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

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

杭州在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发展之路上,只有保持开放的胸怀、学习的态度、进取的精神,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双城记》栏目,探索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打造世界名城提供助力。

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
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

上面的这两张表格,是过去6年,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人大、南大、浙大等顶尖大学在镇海中学录取人数的统计。

从这两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不仅仅北大、清华这两所国内超一流大学在镇海中学的录取人数在稳步增加,更难能可贵的是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在镇海中学的招生人数也在大踏步前进!

从2013年的169人,到2015年的227人,再到2016、2017年的260人……而今年更是实现突破,达到了303人!

也就是说,今年镇海中学的学生,考入浙大(录取分数线)以上大学的人数,比去年多了一个班,比2013年整整多了3个班。

也就是说,考入浙大以上的顶尖学生差不多占了镇海中学(含蛟川书院)2018届毕业生的一半!

神奇的魔力来自哪里?当然离不开“整体强盛”的镇中教师。

最近,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文章,探讨学校强盛的秘密。

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双城记·宁波丨镇海中学到底强大在哪?校长来揭秘

吴国平校长:《学校教师“整体强盛”的秘密》

在我看来,一种有凝聚力、能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性的工作氛围,远比金钱和物质更能赢得人心。

镇海中学是一所扎根于滨海小城的区级中学,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单薄,但在一代代镇中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一支整体强盛的教师队伍在这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什么要强调“整体强盛”?其实,我们学校也不乏个性、能力等方面卓尔不群的老师。但总体来说,与大城市、中心城区同类学校相比,我们这所典型的小城高中对于高端拔尖人才、名优特级教师的吸引力是相对较弱的。曾有一位中部省份的特级教师慕名应聘到我校,我们也提供了尽可能优越的条件,但他受不了平静沉寂的小城风格,不到一个月又转投京城一所高中。所以,我们这样的学校在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群体优势,打造强盛的整体合力。

一、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上

其实,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校长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 ”,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一种使命逻辑。作为校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如何为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创造一个好环境上。在我看来,一种有凝聚力、能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性的工作氛围,远比金钱和物质更能赢得人心。当然,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好的工作条件、物质回报、社会尊严也是需要校长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的。

那么作为教师,当学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文化氛围,他们的主要心思就应该放在如何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如何将他们所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关注好、教育好、培养好。学校领导、同行以及家长、社会公众对一位教师的评价,也必然是看他所教的学生文化素养好不好、素质全面不全面、个性突出不突出、身心健康不健康、发展后劲足不足,取得了哪些突出的育人成果和教学成果。

这既是学校对教师的一种评价标准,更应是作为教师的个人价值的体现。

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是学校对一个教师评价的最高标准和首要标准,我们极力让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关注点都聚焦于学生的发展上,形成浓郁的育人氛围。如果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投入不足,学生和家长不认可,即便他能唱会跳、能说会道、综合素质出众,或者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课题做了一个又一个、专著出了一本又一本,我们也是很难认可和欣赏他的,不仅在学校的推优评先上不会考虑,而且还会对他加以提醒和诫勉。在日常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表达并贯彻这种价值导向。

二、我们的职业生活:丰富的宁静

择了做教师,意味着包括言行举止、时间管理、社会交往、业余生活等在内的生活方式都要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定内涵、要求相匹配,都应自觉遵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的要求。

我们将镇海中学教师的理想生活方式概括为“丰富的宁静 ”。“丰富 ”指向人的生命本质,主要是精神的充实与快乐,我们常说镇海中学教师的生活是简单的,但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宁静 ”指向人的生命意义,主要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做到自觉拒绝各种外界的诱惑,简单纯粹,对理想目标执着进取。我们也常说,教师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没有理想的教师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事实上,现在的镇海中学教师也确实是这样一群基于精神的充实与快乐的理想追求者。

在我们学校,有两句所有教师都耳熟能详的话 ——“弹性坐班制 ”和“学生在,老师在”。初听之下两者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它”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教师基本生活方式的反映。

我们认为,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需要将教师个性化的教育智慧转化为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育技艺,不能如工厂打卡上班一样,过分限定卡死教师的上班时间,应该为教师做好工作、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以及打理个人生活等提供较为灵活弹性的时间空间。

但同时,教师工作也是一项良心工作,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更是如此,因为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随时随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指导、帮助等,所以教师应全情投入给予学生充足的陪伴。

这两句话既尊重了教师的自由,又保持了教师职业奉献性特点,使教师切切实实感受到学校管理者那种理性而不失温情的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与生活、高尚与世俗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点,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在,老师在 ”“普通老师在校,管理干部在场 ”的优良传统的提升。

三、教师工作是“良心活 ”“同心活 ”“匠心活 ”,队伍建设注重“自觉 +团队 +品质 ”

教师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充满爱心,肯付出,善协作,追求工作品质。教师个体成长如此,教师团队建设更需要将这几项要素有机糅合起来。

我们常说,教育是“良心活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教育本真、教育本意的认识,是很难做好教育工作的。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特别注重对教师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各种活动、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其中爱与责任就是教师职业意识的核心。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 ……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它的全部潜能… …”这句话当然不是仅仅针对师生关系来说的,但我觉得它应该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不可否认,当下学校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追根究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爱出了问题,爱无力、爱无感、爱无能,爱的情感中掺进了太多的杂质。也许,当我们重新让自己的爱变得饱满、敏感、专注和纯粹,很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为此,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一种称之为“教育自觉”境界的追求。

所谓自觉,简单来说就是不假思索就能以恒定的方式去做,是意识与行为、内隐与外显之间的有机统一,是个体一种不需要刻意思考便能自动作出合理有效反应的行为模式。具体到教育自觉,则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合乎教育实际基础上,以人的健康成长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为目标的人生追求。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教育自觉。

“同心活 ”对应团队意识,这是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着力点。教师的团队意识实际上是教师所具有的学校大局观、整体育人观、协同工作观的反映。

具体到镇海中学教师身上,学校大局观是指镇中人应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归属感、荣誉感,当教师的利益与学校、学生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服从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整体育人观是指我们能认识到学生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所有教师、所有学科、所有学校资源共同影响的结果,所以能自觉地科学协调自己学科、自身岗位在育人系统中的量与质;协同工作观是指镇海中学教师能够互敬互爱互助少内耗,能够互相支援、互补长短、协作攻关、同甘共苦,注重整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教书匠 ”是一个略带贬抑色彩的称谓,但对于教师来说,匠心独具、工匠精神不仅不应过时,不应失却,而且在当下甚至是相当稀缺和宝贵的一种特质。

我们提出的品质意识是学校教师对自身素质水平和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的一种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反映。我们学校教师对学校办学层次、家长社会的期望、自身工作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所以普遍树立了以品质之师成就品质之生、铸就品质之校的信念。我们的教师自觉加强学习、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校园生活的品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水平差异发展。

四、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走“全面而富有个性”之路

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一大宗旨是“促进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这句话同样可以移用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上,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在重视共同要求、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求差异发展、个性化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教师的高水平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及课程改革的深化对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职业角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基本素养、工作内容与职责、好教师的标准等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的核心关键点都正在或必将发生深刻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的生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继续扮演好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的教书育人角色,更要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生命和智力资源的激发者,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指导者。

为此,我们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校办学实际,对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专业发展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定,重点突出基本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与水平、育人工作与水平、个人专业发展水平、承担学校其他工作及表现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有些在以往虽有涉及,但其内涵和要求有了与时俱进的强化和深化。

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努力体现这种由于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多维度特征。 2011年,我们研制出台了《镇海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研训手册》,将其贯穿于教师一个学年的工作,覆盖了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领域,体现了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我们还实施了新的《镇海中学教研组考核细则》,将原来的考评指标分解得更为明晰具体,增加了不少新的评价内容,特别是设置了个性化发展的加分部分。

2015年,学校还初步研制出《镇海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共5项 A级指标、17项B级指标、 89项 C级指标,对评价内容、标准、评价主体和 方式等都作出了较为全面明确的规定,更多的“尺子 ”为教师指明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为了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这些年我们深入开展了“我的教学(教育)主张 ”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我们通过阅读书籍、专题培训、教学观摩和研讨、主题征文评比及汇编、典型成果展示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形式,唤醒教师的“主张 ”意识,促进教师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梳理明晰、总结提炼并展示交流各自的教学(教育)主张,自觉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因为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工作是一项带有鲜明教师个人化色彩的创造性活动,这一点在当前致力于实现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即便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内,教师也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创造消解掉传统教学“去个性化 ”的弊端,而使课堂教学在当下的框架内也能增加深度和高度,生发出更高水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五、让共同价值观成为评价和发展教师的重要力量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利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在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正确的集体价值观的确立和运用。

学校的价值观是对包括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追求、行为方式等在内的一种文化层面的规定,它实质上是学校组织中所有成员约定俗成的最高层次的行为标准与评判标尺。无论是他评还是自评,是否符合学校的价值观都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评价与规束功能外,价值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涵育。通过价值观的确立、宣传和内化,教师逐渐从中汲取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乃至生涯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在理念与行为上打上了所在学校的独特烙印,进而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启动价值观评价时首先要确保学校倡导的价值观是科学的、正确的和适切的,只有价值观对了,我们的评价才更有力量、更有效果。

在深化课程改革和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了学校价值观体系,通过征集、讨论、学习等活动,明确了

“梓材荫泽,追求卓越 ”的办学理念,“保持并不断提升‘宁波领先、浙江一流、全国著名、国际有名 ’的整体办学水平 ”的办学目标,“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 ”的培养目标,“尊重学生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差异发展 ”的课程建设要求。

还提出了“校长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中 ”的行动口号,“不搞有偿家教,不从事第二职业 ”的工作要求,“我的学生请家教,是我的责任未尽到”的自律准则,倡导“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充实+快乐+意义 ”的镇海中学教师幸福观,等等。

在这些价值观的引领下,学校教师普遍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当下工作和长远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标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自觉。

价值观的执着与坚守是一股隐形却强大的文化力量,它渗透在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教师反馈着基于这一标尺的评价信息。每一所学校都应凝练自己的共同价值观,在努力把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教师凝聚在学校组织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那些不认同学校价值观的教师自由选择离开学校,而且还应该做到让极少数言行上与学校价值观有较大差距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切实发挥价值观的筛选、考核、评价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