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老汉有一祖传宝物,大陆仅一份,专家曾24次上门:捐了吧

大家都知道,山东潍坊不仅有着“风筝之都”的美誉,而且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历史上有科举考试以来,大约有770多位文武状元,而山东潍坊就曾出过9位文状元和2位武状元,而潍坊下属的青州郑母村,仅仅这一个小村子就曾出过2位状元。而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这个村走出去的状元。

山东潍坊老汉有一祖传宝物,大陆仅一份,专家曾24次上门:捐了吧

而众所周知,历史上留下来的状元试卷可谓是少之又少,除了现在的台北博物馆有几份清代状元试卷以外,中国内地还没有发现过状元试卷,而赵老汉手中的这份状元卷可谓是国宝中的国宝。现在这份状元陈列在青州市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说起这份状元卷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这位状元就是明朝万历26年的状元赵秉忠,他25岁就考上了状元,可谓是年少有为,他曾官职礼部尚书。这份保存完好的状元卷为19页折册页,横长268厘米,每折宽14.1厘米,高47.6厘米。封面、封底都被装裱起来了。卷首朱笔6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这是当时皇帝亲自御笔题写。全文共计2460字,主要讲到如何改善吏治,兴邦安国的策略。那么历朝历代状元卷都是封藏在皇宫大内中的,而大部分都毁于了战火,那么为什么赵秉忠的状元卷会出现在民间并传承了下来呢?专家从捐赠者赵涣彬的儿子了解到,因为赵秉忠任礼部尚书,掌管着科举考试,而他正是利用职务之便,带回自己的状元卷并不是什么难事。

山东潍坊老汉有一祖传宝物,大陆仅一份,专家曾24次上门:捐了吧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时青州市文物局的魏振圣下乡进行文物考察的时候,听村民们说赵焕彬家中保存着一份状元卷 ,这让魏振圣很是惊讶,因为他知道状元卷的文物价值。于是,他找到了赵焕斌的家中,经过简单的沟通魏振圣了解到赵焕彬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后代。魏振圣想要买下这份状元卷,但是被老汗拒绝了。后来他失望而归后查阅了当地的县志,他发现不仅赵秉忠是状元,他的父亲明朝的时候也在京城做过大官。后来,魏振圣来来回回去过赵焕彬家20多次,希望他能将状元卷捐给国家。后来经过儿子的劝说,老汉最后还是把状元卷捐给了国家。

山东潍坊老汉有一祖传宝物,大陆仅一份,专家曾24次上门:捐了吧

赵秉忠的状元卷距今已有400多年了。答卷人从总结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怕冒犯皇上的威严,大胆地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建议和措施,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赵秉忠提出的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其中有不少至今也仍然有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