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说起包拯很多人都能说一大堆,作为小时候不多的与推理有关的影视形象,他还是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但是你们真的了解他吗?大部分人了解的都只是包拯的断案如神的形象,却是不知道他一路的经历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吧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包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直接就封了知县,放到现在就是县长一级别的。那时候是有规定的,当官的要避嫌,不能去自己的家乡任职,所以就把他派到了江西。然而因为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所以包拯向上恳求,皇帝就又将他放到家乡附近,只不过官职要降了许多。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谁知他的父母还是舍不得她走,包拯只好辞官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以后,他的父母接连去世,他就在两位长辈的墓前筑了一座简易的房子,来给他们守孝。过去规定的守孝的时间比较长,大概有两三年。等到时间到了之后,包拯还是不忍心离去,和他同乡的乡亲们也来劝过她很多次,告诫他不要因为父母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不然他的父母早九泉之下也不安心。包拯这才踏上仕途。这时候距离他考中进士已经过了十年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而包拯在出任知府之后政绩非常好,官职也不断升高,当时他最主要的成绩就应该是在治贪污上面了,包括他自己也是十分清廉。那时候他任职的地方出产砚台,每年都要进贡砚台给皇宫,但是前一任知府每年都会在收取砚台的时候另外多收很多的砚台来孝顺朝堂之上的大官,不过包拯任职之后从没有多拿过一方砚台。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之后包拯还出使过辽,回来之后就向皇上进言要注重边关战事,他也是宋朝为数不多的能注重到军事方面的人,而且他无论在哪里任职,都能提出一些很好的改善当地局面的好建议,都能为了百姓去增减很多制度。所以在民间包拯的名声也是流传甚远。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而且包拯能够看到练兵的重要性,所以就想尽办法既能节约军事开支又能很好的保存战斗实力。他的女里也让皇帝看到了,所以他的官职很快就到达顶峰,任职开封府。现在的很多戏剧影视都是再说包拯在开封府任职时候的事情,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包拯是一个谏臣。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他曾经给宋仁宗挑选过魏征的奏章里适合宋朝制度的折子,其实也就是说明他自己想成为魏征那样的臣子。事实证明,包拯的确遇到了明主,宋仁宗的仁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出名的,而且非常善于纳谏,包拯的很多谏言都被他采纳。甚至有一次包拯在上谏的时候说话激动,直接把唾沫都溅在仁宗的脸上,皇帝都没有怪罪。

而且包拯还不畏权贵,他还弹劾了很多当时的大官,有一次他弹劾一位官员的罪行,使得对方被降职,而仁宗想让包拯顶替那位官员的位置,但是包拯却是为了避嫌,躲在家里不出来,最后被还是仁宗非要他任职,没办法才担任这个职务。

包拯除去断案如神,还是一位谏官,难怪名留青史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包拯的性格,他其实对于权力并不是怎么迷恋,很多次都拒绝了仁宗的加官进爵,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能尽心尽力的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才能这样被后人铭记。包拯后来任职枢密使,但是刚刚胜任没几个月,突然生病,短短二十多天,就因病去世。皇帝听闻了这个消息,非常悲痛,甚至为了包拯停朝了整整一天。而后人也有众多的好评,历朝历代都有人为其杨明,视其为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