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如何正确使用公款,谨防踩雷?

【导读】近期反腐败之风长抓不懈,对于各类款项的使用都有了更加严格明细的规范,基层干部的待遇更加透明,许多干部法律意识不强,觉得使用公款的做法无伤大雅,行走在法律的边缘,结果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而一些必要支出又师出无名,因此如何能够更安全的保障待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基层工作如何正确使用公款,谨防踩雷?

一、经费使用现状

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都知道,很多基层单位的经费列支是不太明确的,往往就一个统称——办公经费,而且数额往往有限,笔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个挂职村书记的公务员,全村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3万元,每次过了半年就有危机感,还剩一个季度时就已经捉襟见肘,结果到了年底中央巡视组来了,要求提交近30年的土地台账,不说原始数据多难查,光一个星期的打印费就花了1万多,而且这才打印了不到一半。这种意外支出在公款没有结余的情况下,往往需要自掏腰包先垫付,经费申请下来不知道又到什么时候。

有些村里的重大决策需要先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到场人数不足就无法使会议有效,所以曾经发过误工补贴10元,后来就形成了刚性需求,不发补贴就不来。这些都使得基层财务状况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被审计出问题。七一网曾经发布八项规定打击的80项行为,对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作出了更加细致的解读。越来越扎紧了制度的笼子。这些都使得许多干部渴望有一个更加规范的待遇保障制度。但是基层自治的现状使得一些问题还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

基层工作如何正确使用公款,谨防踩雷?

二、咸鱼也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对于改变自身情况,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岗位。但是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职数不足的现状,依靠常规的晋升途径会感觉到通道十分狭窄。但如果在中直机关,就不存在主任科员的职数限制,符合条件即可晋升,前景广阔,工作内容也比较专一。这种现状更容易加剧基层干部内心的不平衡感,总有干得多挣得少的感受。而遴选就是改变自身职业发展通道的一个良好的途径,一旦通过,就可以脱离现有的工作环境。

基层工作如何正确使用公款,谨防踩雷?

三、从工作角度看,中央部委对我们的好处

基层工作具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虽然目前的岗位可能属于某个系统,但是一旦遇到近期严抓的专项工作,各系统都要配合和服务大局。比如在某些地区,无论是社保、计生、民政还是其他部门,男干部都要参与值班、集中清查等专项工作。与自身岗位无关,却又必须确保质量,集中开展期间往往有家也来不及回。而中央部委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平台更为广阔,工作内容更为专业,程序更为规范,可以在自身所熟悉的领域内尽情发挥价值。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内容中,也有利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执行休假制度也比较规范,基本不会出现长期的难以保证休息时间的情况,待遇也会更有保障。

四、从考试角度看,中央遴选考试更锻炼人

因为参与人员本身就有编制,遴选考试没有后顾之忧,而这个考试又可以与全国相同境遇的同志同台竞技,就算失利,也是一个难得的收获。无论对现有的工作,还是对接下来的其他考试,都有很明显的提升作用。

  • 【来源:广东公务员遴选考试gdlxks】
  • 【更多遴选考试讯息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