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今天我們更需要中國畫?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瑞鶴圖》,宋徽宗

文末有獎徵稿,藝術家們看過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古代書畫展也排起了長隊:

《清明上河圖》展出,朋友排了6個小時……

為了看《千里江山圖》,我一早衝去故宮,還是,沒!看!到!

或許是看到了大家對傳統書畫的熱情,各大博物館相繼拿出壓箱底的展品,最近,遼寧博物館的展出,《洛神賦圖》《簪花仕女圖》,最懂書畫的皇帝宋徽宗趙佶的親筆畫作《瑞鶴圖》……隨便拿出一件都值得專門去趟瀋陽,博物館門口迅速排起了長隊……

各大博物館展出重量級藏品,而且布展也有進步,參觀人數更是可觀。終於,中國書畫,也熱起來了!

是時候來聊一聊中國畫了。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瑞鶴圖》局部

詳聊前,插播一條徵稿信息

藝術家們看過來~

“美麗家園”2018寶龍新繪畫大獎正在徵稿

作品入圍即有獎金,總額高達252萬!

當然,多地巡展、作品集出版也都不能少

詳細信息看文末~

或掃描二維碼關注“寶龍文化”

回覆關鍵詞 “美麗家園”即可獲取更多詳情信息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瑞鶴圖》局部

說實話,象外(主要是學美術史的小白)想過做一個聊中國古代書畫的小欄目,最後都擱置了,因為,中國古代書畫難講,也因為,每天都有更刺激的消息排隊等點擊率。(長期關注象外的都是真愛吶)

誰要關心幾百年前的一張畫呢?唔,別被這個看起來宏大的議題嚇跑,由個人創造的藝術最終也要抵達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

越來越覺得,對於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中國畫(主要是山水畫)是一種提醒,提醒現代人親近自然。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溪山秋色圖》,宋徽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溪山秋色圖》局部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畫上雖鈐有北宋徽宗趙佶(1082–1135)的花押及「御書」印記,然作品的實景多被安排在畫面左半側,與北宋取中軸構圖的巨軸山水畫,有所不同,從畫風看,畫成時間約在南宋初期。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溪山秋色圖》局部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溪山秋色圖》局部

自然是什麼呢?

自然(Nature),是指不斷運行演化的宇宙萬物。漢語中的“自然”一詞來自老子,在老子,似乎沒有特別提到語義發展以後的所謂自然,但他的返純返樸的要求,實際是要使人向自然接近。

在中國繪畫史上,與自然親近的畫家比比皆是,范寬曾拜當時公認的山水大師李成、荊浩為師,把他們的作品當做典範效仿、臨摹。後來,他在終南山發現了繪製山水的秘密,“與其師於人者,不若師諸造化”,決定直接在與真實景物的接觸中創作,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日日與山面對,觀摩寫生,體會山水的靈魂。

這大概就是莊學的藝術精神,“只有在自然中方可得到安頓”,“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統中,沒有任何系統的文化,人與自然,曾發生過像中國古代樣地親和關係”。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溪山行旅圖》,宋,范寬 206.3×103.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當然,出生於農村的我在這裡並不是要讚美鄉村生活,而是想說現代社會中自然的力量。

現代社會是一種斷裂的狀態,我們不需要知道麥子如何播種、收割、研磨,不需要生火、發酵,用錢作為交換就能吃到饅頭,這是社會分工的結果,但也讓我們逐漸忘了事物之間的連接,碎片化的信息好像在知識層面把我們困在了某個極小的角落。

自然的面貌是混沌的,似乎山川大地、花鳥魚蟲,每一種都相互關聯。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某種程度上也是混沌的,戀愛、分手、相遇、離開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鵲華秋色圖》,元,趙孟頫,28.4×93.2cm,紙本設色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鵲華秋色圖》局部

在自然中,總覺得踏實,一部分是由於天性親近自然的生物本能,但更多的是感受,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與自然之間的微妙的、隱秘的連接。這種踏實,對於我們的作用——借用徐復觀先生的話——“我想,假使現代人能欣賞到中國的山水畫,對於由於過度緊張而來的精神病患,或者會發生更大的意義”。

山水畫一直是中國畫的傳統,中國畫學者石守謙說,“山水畫得以形成跨越時空的傳統,根本上植基於它所表現的人與自然關係之理念”。歷史上,山水也以家園的概念出現,不少文人墨客都選擇到山林裡隱退做“隱士”,隱居山間,凝視山崗,繪製山水,也可以說是用一種凝神的方式,來抵抗時局的紛擾。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秋亭嘉樹圖》,元, 倪瓚 , 紙本墨筆, 134x3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當代藝術家對自然的關注,以一種警覺的姿態出現,評論家夏可君在寫徐冰的文章第一句就說,

“自然山水與古典山水畫,在現代性都遇到了危機”。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徐冰

徐冰、尚揚、塔可都以一種回望傳統的方式再造自然,雖然他們使用著不同的藝術語言。

徐冰撿“破爛”重造《富春山居圖》。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背後的故事”之《富春山居圖》,徐冰

“對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再造,就是通過就地取材,從不同角落找來廢棄物,比如舊報紙,以及從植物園找來乾枯樹枝與樹葉,垃圾袋等等,當然,徐冰還要反覆比較,看究竟哪一種植物更為傳神,然後小心翼翼將之用透明膠布固定在毛玻璃背後,通過一層毛玻璃的間距離的巧妙調控,帶來意想不到的虛實效果:距離近,則形象清晰;距離遠,則形象模糊;而模糊的效果宛若中國水墨畫在宣紙上的暈染,水氣氤氳,風景的靈魂似乎就在光影間跳躍,重新煥發出山水的靈韻與神性。但其實,一旦觀眾走向作品背面,才發現優美的畫面竟是最常見的破爛兒所構成。”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背後的故事”之《富春山居圖》,徐冰

尚揚的創作則一直關注自然,2002年,尚揚在完成《山水畫入門》系列作品後寫了這麼一句話:“學習描繪山水畫的母本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何以入門?”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董其昌計劃-42》 ,尚揚,布面綜合材料, 360×290cm ,2012

而攝影師塔可花四年時間拍出了《詩山河考》,就是一些山啊、水啊、樹啊、草呀的,卻叫人駐足凝視,我們寫過他拍《詩經》,拍中國最古老,最“堅固”的那點美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塔可作品

拋開那些大的概念,生活中,美無處不在。關於自然、人生和藝術,沈從文先生在一篇寫雲的文章裡說得好,“我們如果真能像盧先生那麼靜觀默會天空的雲彩,雲物的美麗景象,也許會慢慢的陶冶我們,啟發我們,改造我們,使我們習慣於向遠景凝眸,不敢墮落,不甘心墮落,我以為這才像是一個藝術家最後的目的。”

時代改變,今天的中國畫是什麼樣子呢?但無論如何,藝術始終與人、與難以言說的情感、與自然萬物相關連。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某張不知名的畫局部,我非常喜歡,可惜找不到原作了,只記得似乎是沈周的作品。

“美麗家園”

2018寶龍新繪畫大獎徵稿開始了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中國曆來就有“生活美學化”與“美學生活化”的傳統,從莊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說批評,窺斑見豹,處處可見生活與審美的融合,這恰是中國傳統原生的美學智慧的魅力所在。

用世界看得懂的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文化,以期傳統與當代互融,當代藝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美麗家園”2018寶龍新繪畫大獎,將全方位徵集不同語境下的多種表達。

◁主辦單位寶龍文化集團

寶龍藝術中心

◁徵集內容及要求

全國藝術類院校師生、藝術創作者、熱愛藝術創作的任何職業者,優秀創作思想和創作理念,以“美麗家園”作為創作主題參與項目的投稿徵集。

作品主要是新水墨和油畫,形式、手法、材料和風格不限。

◁獎項設置

新水墨獎項設置

金獎:15萬元(1名) 銀獎:6萬元 (2名)

銅獎:3萬元 (3名) 入選獎:9000元 (100名)

油畫獎項設置

以上各項獎金均為稅前,獲獎作品以及入選作品均不退件,由組委會收藏並頒發獎金及獲獎、入選證書。

◁評審機制及時間進度

公佈獲獎及入選名單:2018年12月18日

頒獎及展覽開幕:2018年12月28日(以主辦方最終確認時間為準)

◁徵集內容及要求

每位參加的藝術家需提交一組共3幅作品,每組作品每幅具體尺寸分別為:

新 水 墨:68×45cm(3平尺),68×68cm(4平尺),138×68cm(8平尺),橫豎不限

油 畫:40×60cm,70×70cm, 60×128cm,橫豎不限

參評作品一律要求藝術家真實創作,按要求提供作品高清電子照片(不低於300dpi)、作品信息(名稱、尺寸、創作年代)、藝術家簡歷、藝術家個人形象照參加初評;初評入圍者按要求郵寄原作,新水墨作品需藝術家自行託裱,油畫作品自行裝框。

◁報名方式

[email protected]

作品將在寶龍旗下上海、杭州、廈門、青島(但不限於)的藝術中心進行巡展;獲獎與入選作品編入正式出版的展覽作品集,相應作者將獲贈一本。

◁諮詢電話

王小姐 13817860699

楊小姐 17826228899

更多信息長按掃描二維碼

回覆關鍵詞 “美麗家園”即可獲取更多詳情信息

.

END

.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更需要中国画?

把藝術拉出圈外

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頭條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