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中國人」張惠領:便衣反扒30年 打擊小偷2400餘人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陳銳海)在北京街頭當了三十年便衣民警,張惠領幾乎每天都在和小偷鬥智鬥勇。長著一張大眾臉的他,就像一個藏身於茫茫人海的移動雷達,誰也不會特別留意他,他卻無時無刻不在探尋大街小巷裡的不安分子——那可能是一雙盯著路人錢包的“賊眼”,也可能是一隻伸進他人衣兜的“賊手”……

扒竊之事,他盡收眼底;抓起賊來,他一個都不能少。為了將竊賊一網打盡,張惠領可以窮追不捨,追著他們繞過大半個北京城,也可以在冬夜的寒風中整宿蹲守。不逮到人,他絕不罷休。

三十年來,張惠領鋪開的那張法網總共抓捕了2400多個小偷和300多個團伙。最多的時候,他一個月抓了24個賊,幾乎成了反扒界高產的勞模。勞模的故事還在2012年被知名導演高群書拍成電影《神探亨特張》。諸如“愛民模範”之類的獎盃擺滿一張桌子。

可“神探”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神——“我就是個抓賊的,一切都是跟小偷‘學’來的。”在他看來,第一時間把老百姓丟失的物件追回來,是他作為民警的職責,僅此而已。

「奋斗的中国人」张惠领:便衣反扒30年 打击小偷2400余人

街頭巡查時,張惠領總是穿著一身便衣。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我就是個抓賊的”

大街上人來人往,汽車的鳴笛聲此起彼伏。天橋上一名女子匆匆走過,手中的鉤子迅速一伸,路人放在自行車車筐裡的手機瞬間被夾走,留下扒手拔腿就跑的背影和受害人一聲驚叫。正在街上巡視的張惠領聞聲跑來,遠遠就看到竊賊鑽進同夥的轎車,漸行漸遠。

張惠領一邊狂奔,追蹤對方,一邊用電話調來警車。三輛車呼嘯而至,他立馬鑽入其中一輛,下令加緊追趕。而此時,對方正被晚高峰擁堵的車流死死困住。張惠領心生一計,調來三名騎自行車的巡邏員,將嫌疑人車輛圍了起來。

誰知竊賊惱羞成怒,竟然瘋狂踩踏油門,試圖負隅頑抗,想用轟鳴的發動機聲嚇退民警。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張惠領他們已經從便道上迅速趕來。圍追堵截之下,竊賊不得不束手就擒。

「奋斗的中国人」张惠领:便衣反扒30年 打击小偷2400余人

30年來,張惠領共打擊捕獲2400多個小偷和300多個團伙。 (資料圖)

反扒,這就是56歲的張惠領的日常工作。

每日天一亮,吃完飯,他就穿著一身便服,到派出所的轄區內溜達,有時站在大樹底下,有時蹲在馬路牙子上,拿著一份報紙,邊看邊抬頭盯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不同於影視作品中帥氣冷峻、嘴上還叼個菸斗的神探形象,張惠領長著一張老實人的臉,看起來再普通不過,鮮有人會注意到。如此一來,他在暗,敵在明,不安分子的貓膩,他盡收眼底。

長期的偵查經驗告訴他,走路時腳步頻率過快,賊眉鼠眼盯著別人的,可疑;到了菜市場不挑菜,來回溜達的,可疑;招牌都不看就挨個飯店進了出,出了進的,也可疑……上下班高峰期、節假日是小偷最蠢蠢欲動的時候;地鐵口、商場內是他們渴望下手的地方。

小偷花樣百出,但張惠領總有辦法對付他們。用“賊眼”觀察分析後,即便認為對方有嫌疑,他也不會急於求成,立馬下手,而是等到小偷得手卻沒走遠時才現身行動,剩下的就要靠一雙能走會跑的“賊腿”來追捕了。而這一切,都是他在跟小偷鬥智鬥勇中學來的。

“抓賊抓上癮”

“賊又不是傻子,等著你去抓。你想做好反扒工作,就得花時間去琢磨案子,把它的來龍去脈搞明白,才能知道怎麼破案。”鑽研案件這個習慣,是張惠領從80年代末剛參加反扒工作時就開始養成。當時他什麼也不懂,只是有著警察的情懷,就報考了北京海淀區的雙榆樹派出所。

彼時的西三環北路還是城鄉結合部,幾乎沒有高樓大廈,四處是菜地,人口構成也複雜,到處都是亂哄哄的。大雜院的門往往是開著的,公用的水龍頭就在院中間,隨便什麼人都能進去喝口水。這種情況下,順手牽羊的事也就少不了。

小到鍋碗盆瓢,大到手錶自行車,物件被盜是常有的事。報案的居民接二連三跑到派出所哭訴,張惠領一邊記下案情,一邊總結警情規律。白天他跑去現場勘查、巡邏反扒,夜裡回到派出所又反覆翻閱案卷,“那時候我們都沒怎麼睡覺,也挺辛苦的,但都喜歡幹嘛,也就堅持下來。再說了,出門錢包丟了,回家家被撬了,開車車被砸了,老百姓哪能有獲得感和安全感?第一時間把老百姓丟失的東西追回來,讓大家感到安全幸福,這是我們作為反扒民警的職責啊。”

有一次他跟蹤一個賊,走了近30公里的路,人都快虛脫了,直到人贓俱獲才肯罷休,甚至還曾在跟小偷搏鬥的過程中傷了左踝骨,導致骨裂。他算了一下,長年累月的奔走,加起來差不多走了兩個長征路那麼遠。

導演高群書在拍《神探亨特張》之前,花了一週時間跟張惠領上街巡邏,後來他感慨:“一個民警能專注職業這麼多年,淡泊名利,他的那份幽默和對事業的專注深深感動了我。”

「奋斗的中国人」张惠领:便衣反扒30年 打击小偷2400余人

張惠領既希望多抓賊,更希望天下無賊。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這些年,張惠領休假的時間屈指可數,他大多時候會定時出現在大街上,探尋各式各樣的小偷。碰到警情高峰期,他還會提前一兩個小時出來。一開始,他顧不上家裡,妻子心有怨氣,兩個人還為此紅過臉吵過架,妻子甚至調侃道:“別人是喝茶上癮,抽菸上癮,你是抓賊上癮。”時間一長,她也就習慣了,偶爾看到丈夫在家躺著,反而開玩笑說:“你怎麼不去抓賊呀?”

扒竊變少 生活變好

張惠領常年奔波,時間一久,隨之而來的是哮喘病、糖尿病和高血壓。

如今他身板消瘦,說話音量較低,有時一句話說到一半要停下來喘氣,夜裡經常喘得睡不著覺。出門時,他也習慣戴上口罩,包裡總裝著治療哮喘的噴霧劑。有一次,他在停車場蹲守了三個多月,鼻子被汽車尾氣燻得難受,最後不得不接受鼻腔手術。

再看看他那雙腿,在一次次抓捕嫌疑人的過程中反覆被踢打,加上糖尿病的緣故,腿上淤血難以清除,長此以往,皮膚上留下了斑斑點點,就像梅花鹿腿一樣,“我一輩子就幹這一件事,所以這個活非得幹好了才成,不然我連覺都睡不踏實。”

每天接觸的都是坑蒙拐騙、偷盜扒竊之事,張惠領接收的負面情緒實在太多。有時看到嫌疑人四肢發達、聰明伶俐,卻不肯把勁往正處使,任他怎麼勸說教育也無用,張惠領多少有了一些無力感。為了調整心緒,他常年在巡邏車裡放一些音樂。

三十年來,隨著張惠領身體功能一起下降的,還有他管轄區域內的警情,“過去天一黑就有搶劫的,現在你看我們搞的警情,一個月就幾起案件,這個比例是下降了。”

「奋斗的中国人」张惠领:便衣反扒30年 打击小偷2400余人

張惠領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 (央廣網記者 陳銳海 攝)

作為一個常年在街頭巡邏的民警,張惠領可以說是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城的變化。這座城市逐步向外延展,擴伸到今天的六環;城內高樓平地而起,越建越多,道路變得寬廣乾淨;在他面前疾馳而過的,由90年代的自行車變成後來摩托車,再到汽車;行人的衣著由千篇一律到如今的萬紫千紅,“破褲子再也不是寒酸,反而成了一種時尚”。

與此同時,新技術給張惠領的反扒帶來極大的便利。他再也不需要像過去一樣,收集大量的案件並人工分析出警情,當下的電子監控探頭和大數據,為他和同事們省下不少人力,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也都是大家努力奮鬥來的。”張惠領說,作為基層的反扒民警,要守護好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小偷少了,張惠領也不如以往能跑。現在,他經常到社區裡頭給居民普及反扒知識,或者把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抓賊技巧教給前來求教的警校學生。說起這些,他總是語氣篤定,滔滔不絕,或許只有談起這件他做了三十年的事時,平常訥於言敏於行的張惠領才有這種樂在其中、怎麼說也說不完的表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