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2011 年,分析师 Ben Bajarin 在《Time》上发表了一篇分析苹果的文章,标题为《Why Competing with Apple is So Difficult》。他在文中提到,苹果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是因为它是少有的能做到「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的厂商:

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软件公司,服务公司,同时还是零售商。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巨头只做到了一个或两个领域,只有苹果能将这四个领域同时协调起来。


几个月后,Ben Bajarin 撰写了第二篇文章,标题为《Apple is a Software Company》。他认为,尽管表面看苹果凭借销售 Mac、iPod 和 iPhone 成为了科技巨头,但是其骨子里仍然是个软件公司。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乔布斯在采访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苹果的核心是软件,只不过为了保证优秀的软件能够配上完美的硬件,以形成理想中的用户体验,才必须亲自做硬件。Mac、iPod 和 iPhone 都只是苹果软件的「美丽盒子」。

2011 年乔布斯去世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一起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掀起了变革。诸多巨头陨落,中国厂商崛起,而苹果则在蒂姆·库克的带领下,一边做出了大白带、齐刘海的糟糕设计,一边凭借优秀的销售成绩登上了万亿宝座。

与此同时,硬件行业也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热潮。VR、AR 先后登场,智能音箱也随后掀起了新一轮浪潮,倒逼苹果推出了市场表现一般的 HomePod;内容方面,信息流成为最重要的呈现方式,称霸多年的 iTunes 地位被被撼动后 Apple Music 诞生,同时 Apple News、Apple TV Show 也相继赶来。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如果再加上堪称「公开秘密」的苹果汽车,以及 5G、AI、物联网和车联网这些似远非远的技术趋势,站在外部看苹果,就像其科幻感十足的圆形总部一样,梦幻得让人看不懂。

但如果从财务角度看,苹果似乎没那么复杂,与几年前相比,不过就是手机卖到了一万三,市值突破了一万亿,iPhone 还是核心,只不过每当有新品发布,都会引起果粉对库克的质疑以及对乔布斯的怀念罢了。

然而,如果拨开行业、技术以及财务的浮云,仔细分析苹果的软硬件逻辑,七年前的论断,至今仍然对苹果有效。「苹果是一家软件公司」,这个核心在库克时代也从来没有被改变过。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从图形界面长出的 Mac、iPod 和 iPhone

苹果最初的起步,靠的是沃兹尼亚克发明的 Apple I。但是真正让苹果走向辉煌、乔布斯名留青史的起点,是从施乐那里获取灵感,从而打造出的图形界面。

1979 年乔布斯通过 100 万美元的投资,换来了了解施乐图形界面的机会。在看到施乐惊艳的图像设计后,乔布斯没有掩饰自己的惊喜,也同样没有掩饰自己的无情。回到苹果,他和工程对在施乐看到的图形界面进行了改进,创造了拖拽窗口、文件等如今电脑端习以为常的操作,并且改进了鼠标,创造了现代个人计算机的雏形。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以图形界面为起点,苹果进入了新的阶段,Mac 也由此诞生,这是乔布斯改变世界的第一步。后来,乔布斯提出「数字中枢」的概念,以桌面为核心,链接音乐播放器、录像机以及相机等设备。随后 iTunes 诞生,创造了管理、刻录和保存音乐的软件运营方式,随后鉴于市面上差劲的播放器,苹果推出了 iPod。

iPod 之后的另一大变革是 iPhone。但是,尽管 iPhone 近十年来在硬件上一向领先对手,但是它最大的竞争力却并非来自产品本身,而是以触控交互为核心的技术土壤,为软件所提供的生长条件。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以三星、华为为代表的硬件制造商们,在过去几年生产出的硬件产品,无论从工业设计也是硬件配置角度看,都并不输 iPhone 很多,但真正让苹果能够越卖越贵且越卖越好的原因,是软件形成的强大壁垒。安卓在软件上与 iOS 有差距,而生态上的问题则更是难以弥补的。

对于苹果来说,无论是滚轮交互优雅至极的 iPod,还是触屏交互科幻感知足的 iPhone,都不过是这些软件的呈现方式。但是即使苹果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消费电子硬件的研发、生产能力一旦在软件上滞后,它仍然会被竞争对手远远超越。最近的一个例子,便是智能音箱。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HomePod 的弱软件实力

无论是 Mac、iPod、iPhone 还是 iPad,这几款产品的成功,依赖的是优秀工业设计中,包含了出色的软件灵魂。一旦失去了这一灵魂,苹果的产品也同样会失败,HomePod 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HomePod 的产品气质吸收了苹果一贯的特性,简约的外形设计,注重品质感,音质足够出色,与苹果生态无缝链接,价格贵——它几乎就是一款音箱领域的 iPhone。

但是,在软件实力上,它远不像自己的前辈那样领先。HomePod 将产品核心放在了音乐上,但竞争对手亚马逊却将核心放在语音助手上,在弱智一般的 Siri 的衬托下,一骑绝尘成为了智能音箱上的绝对霸主。谷歌紧随其后迎头赶上,而苹果却被甩的无影无踪。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一向以软件取胜的苹果,一旦在核心部位失守,同样面临失败。不过,从近期苹果频繁招聘人工智能高管,并通过「捷径」等应用,不断提升 Siri 在 iOS 系统总的地位来看,苹果似乎有意要提升 Siri 的整体表现,借着庞大的 iPhone 基数先将软件能力提升起来,再继续推 HomePod 的硬件产品,如此才是苹果的风格。

除了智能音箱,在一些未来设备上,苹果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

AR 眼镜和无人驾驶

从去年的 iOS 11 发布,到 iPhone X 再到今年的 iOS 12 和 iPhone XS 系列发布,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AR 在苹果发布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尤其是 iPhone XS 发布会上,苹果用了大段的时间展示其 AR 在 iOS 设备上的应用,但从展现形式以及游戏表现来看,大部分功能与此前的展示并无区别,唯一的亮点是 NBA 球员纳什出场介绍的一款篮球训练辅助的功能。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几年前,HTC 几乎 All in 的 VR 眼镜并没有让苹果提起兴趣,显然苹果认为 AR 才是未来。靠着近几年 A 系列芯片在人工智能引擎上的迅速发展,苹果的 AR 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

同时,近几年,苹果也收购了数家 AR 公司,包括不久前收购的 Akonia Holographics。这家初创公司主营业务是制作全像投影智能镜片,这预示着苹果眼镜极有可能正在研发中,未来或许会是 iPhone 之后的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型。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这样的发展路线,完全符合苹果「构建场景--研发软件--硬件制造」的一贯逻辑,也是最为理想的产品路径。其中,构建场景和研发软件是创新的核心基础,一旦能够做到极致,那么硬件只是最终的呈现结果,它本身的灵魂同样来源于软件。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苹果产品,是无人驾驶汽车。此前,苹果汽车由于员工盗取资料和在路上被警察罚款而被发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苹果暂时应该不具备造车的能力,如何构建场景,用软件实现,才是苹果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一步理顺了,苹果汽车才可能真正出现。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用内容增加硬件壁垒

苹果在软件上的布局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内容领域的探索。

目前,苹果用 Apple Music、Apple News、Apple Books、Apple TV Shows,构建成了涵盖音乐、新闻、电子书、视频等各方面的内容布局,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软件生态。根据苹果发布会上库克展示的数据,目前苹果一共售出了 20 亿台 iOS 设备,这些设备将成为苹果内容最好的载体,帮助这些软件进一步扩张。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如果苹果在内容服务上,能够占据一定的地位,那么内容上的粘性则会进一步增加硬件的壁垒。iOS 系统本身是免费的,但是软件和内容可以收费,更重要的是这些优质服务,可以将用户牢牢绑在自身的生态之中,提高硬件产品的溢价。

每年 iPhone 的成本曝光后,都会被一部分人吐槽成本低价格贵,例如今年 iPhone XS Max 的物料成本仅 3000 多元,但售价却高达万元。中间的差价,一部分自然是苹果的利润,但更大的一部分,是消费者为苹果优秀的系统体验、丰富的软件生态付费。

表面上看,苹果的营收大多数来自 iPhone,但 iPhone 的营收,大部分却又来自软件。为优秀的系统创造「美丽盒子」,依然是苹果的核心,无论是过去的 Mac,现在的 iPhone,还是未来的眼镜和汽车。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写在最后

万亿市值的苹果,仍然站在科技舞台的中心,作为一件软件为核心、硬件为载体的企业,苹果的成功无疑是空前的。

但是,仍然需要提到的是,乔布斯口中的「美丽盒子」,同样十分重要。如果这个盒子出了问题,那么软件体验必然会大打折扣,最终换来的是用户的不满。

从 iPhone 这几年的表现来看,iOS 的「盒子」似乎不够美丽。刘海本身的妥协尚在其次,多年来使用 5V 1A 的慢速充电头,取消了 Lighting 转耳机孔的接头,以及今年 iPhone XS 系列普遍信号较差的问题,都是苹果在硬件上出现的让用户糟心的问题。


万亿市值的苹果,未曾改变过的软硬件逻辑



苹果发布的每一代 iPhone,都号称是「最好的 iPhone」,这是一句没有问题的废话。但是,换个充电速度快一点的充电头,配个转接头,都能让你成为更好的 iPhone,可苹果却偏偏没有这么做。

喜欢苹果的用户,一定会一如既往地购买它的产品,享受它系统带来的体验,但这些微小的瑕疵,也会一直都在。说来说去,花一万三买来的仍然是软件带来的体验,对于硬件的瑕疵,除了忍受和吐槽,又能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