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體邏輯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2011 年,分析師 Ben Bajarin 在《Time》上發表了一篇分析蘋果的文章,標題為《Why Competing with Apple is So Difficult》。他在文中提到,蘋果擁有強大的競爭力,是因為它是少有的能做到「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的廠商:

蘋果是一家硬件公司,軟件公司,服務公司,同時還是零售商。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巨頭只做到了一個或兩個領域,只有蘋果能將這四個領域同時協調起來。


幾個月後,Ben Bajarin 撰寫了第二篇文章,標題為《Apple is a Software Company》。他認為,儘管表面看蘋果憑藉銷售 Mac、iPod 和 iPhone 成為了科技巨頭,但是其骨子裡仍然是個軟件公司。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喬布斯在採訪中也提到過這樣的觀點。他認為蘋果的核心是軟件,只不過為了保證優秀的軟件能夠配上完美的硬件,以形成理想中的用戶體驗,才必須親自做硬件。Mac、iPod 和 iPhone 都只是蘋果軟件的「美麗盒子」。

2011 年喬布斯去世後,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一起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掀起了變革。諸多巨頭隕落,中國廠商崛起,而蘋果則在蒂姆·庫克的帶領下,一邊做出了大白帶、齊劉海的糟糕設計,一邊憑藉優秀的銷售成績登上了萬億寶座。

與此同時,硬件行業也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熱潮。VR、AR 先後登場,智能音箱也隨後掀起了新一輪浪潮,倒逼蘋果推出了市場表現一般的 HomePod;內容方面,信息流成為最重要的呈現方式,稱霸多年的 iTunes 地位被被撼動後 Apple Music 誕生,同時 Apple News、Apple TV Show 也相繼趕來。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如果再加上堪稱「公開秘密」的蘋果汽車,以及 5G、AI、物聯網和車聯網這些似遠非遠的技術趨勢,站在外部看蘋果,就像其科幻感十足的圓形總部一樣,夢幻得讓人看不懂。

但如果從財務角度看,蘋果似乎沒那麼複雜,與幾年前相比,不過就是手機賣到了一萬三,市值突破了一萬億,iPhone 還是核心,只不過每當有新品發佈,都會引起果粉對庫克的質疑以及對喬布斯的懷念罷了。

然而,如果撥開行業、技術以及財務的浮雲,仔細分析蘋果的軟硬件邏輯,七年前的論斷,至今仍然對蘋果有效。「蘋果是一家軟件公司」,這個核心在庫克時代也從來沒有被改變過。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從圖形界面長出的 Mac、iPod 和 iPhone

蘋果最初的起步,靠的是沃茲尼亞克發明的 Apple I。但是真正讓蘋果走向輝煌、喬布斯名留青史的起點,是從施樂那裡獲取靈感,從而打造出的圖形界面。

1979 年喬布斯通過 100 萬美元的投資,換來了瞭解施樂圖形界面的機會。在看到施樂驚豔的圖像設計後,喬布斯沒有掩飾自己的驚喜,也同樣沒有掩飾自己的無情。回到蘋果,他和工程對在施樂看到的圖形界面進行了改進,創造了拖拽窗口、文件等如今電腦端習以為常的操作,並且改進了鼠標,創造了現代個人計算機的雛形。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以圖形界面為起點,蘋果進入了新的階段,Mac 也由此誕生,這是喬布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後來,喬布斯提出「數字中樞」的概念,以桌面為核心,鏈接音樂播放器、錄像機以及相機等設備。隨後 iTunes 誕生,創造了管理、刻錄和保存音樂的軟件運營方式,隨後鑑於市面上差勁的播放器,蘋果推出了 iPod。

iPod 之後的另一大變革是 iPhone。但是,儘管 iPhone 近十年來在硬件上一向領先對手,但是它最大的競爭力卻並非來自產品本身,而是以觸控交互為核心的技術土壤,為軟件所提供的生長條件。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以三星、華為為代表的硬件製造商們,在過去幾年生產出的硬件產品,無論從工業設計也是硬件配置角度看,都並不輸 iPhone 很多,但真正讓蘋果能夠越賣越貴且越賣越好的原因,是軟件形成的強大壁壘。安卓在軟件上與 iOS 有差距,而生態上的問題則更是難以彌補的。

對於蘋果來說,無論是滾輪交互優雅至極的 iPod,還是觸屏交互科幻感知足的 iPhone,都不過是這些軟件的呈現方式。但是即使蘋果擁有全球最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消費電子硬件的研發、生產能力一旦在軟件上滯後,它仍然會被競爭對手遠遠超越。最近的一個例子,便是智能音箱。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HomePod 的弱軟件實力

無論是 Mac、iPod、iPhone 還是 iPad,這幾款產品的成功,依賴的是優秀工業設計中,包含了出色的軟件靈魂。一旦失去了這一靈魂,蘋果的產品也同樣會失敗,HomePod 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HomePod 的產品氣質吸收了蘋果一貫的特性,簡約的外形設計,注重品質感,音質足夠出色,與蘋果生態無縫鏈接,價格貴——它幾乎就是一款音箱領域的 iPhone。

但是,在軟件實力上,它遠不像自己的前輩那樣領先。HomePod 將產品核心放在了音樂上,但競爭對手亞馬遜卻將核心放在語音助手上,在弱智一般的 Siri 的襯托下,一騎絕塵成為了智能音箱上的絕對霸主。谷歌緊隨其後迎頭趕上,而蘋果卻被甩的無影無蹤。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一向以軟件取勝的蘋果,一旦在核心部位失守,同樣面臨失敗。不過,從近期蘋果頻繁招聘人工智能高管,並通過「捷徑」等應用,不斷提升 Siri 在 iOS 系統總的地位來看,蘋果似乎有意要提升 Siri 的整體表現,藉著龐大的 iPhone 基數先將軟件能力提升起來,再繼續推 HomePod 的硬件產品,如此才是蘋果的風格。

除了智能音箱,在一些未來設備上,蘋果也在做著同樣的嘗試。

AR 眼鏡和無人駕駛

從去年的 iOS 11 發佈,到 iPhone X 再到今年的 iOS 12 和 iPhone XS 系列發佈,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AR 在蘋果發佈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尤其是 iPhone XS 發佈會上,蘋果用了大段的時間展示其 AR 在 iOS 設備上的應用,但從展現形式以及遊戲表現來看,大部分功能與此前的展示並無區別,唯一的亮點是 NBA 球員納什出場介紹的一款籃球訓練輔助的功能。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幾年前,HTC 幾乎 All in 的 VR 眼鏡並沒有讓蘋果提起興趣,顯然蘋果認為 AR 才是未來。靠著近幾年 A 系列芯片在人工智能引擎上的迅速發展,蘋果的 AR 能夠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多。

同時,近幾年,蘋果也收購了數家 AR 公司,包括不久前收購的 Akonia Holographics。這家初創公司主營業務是製作全像投影智能鏡片,這預示著蘋果眼鏡極有可能正在研發中,未來或許會是 iPhone 之後的一個全新的產品類型。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這樣的發展路線,完全符合蘋果「構建場景--研發軟件--硬件製造」的一貫邏輯,也是最為理想的產品路徑。其中,構建場景和研發軟件是創新的核心基礎,一旦能夠做到極致,那麼硬件只是最終的呈現結果,它本身的靈魂同樣來源於軟件。

另一個值得期待的蘋果產品,是無人駕駛汽車。此前,蘋果汽車由於員工盜取資料和在路上被警察罰款而被髮掘,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蘋果暫時應該不具備造車的能力,如何構建場景,用軟件實現,才是蘋果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這一步理順了,蘋果汽車才可能真正出現。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用內容增加硬件壁壘

蘋果在軟件上的佈局的另一個方面,是對於內容領域的探索。

目前,蘋果用 Apple Music、Apple News、Apple Books、Apple TV Shows,構建成了涵蓋音樂、新聞、電子書、視頻等各方面的內容佈局,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軟件生態。根據蘋果發佈會上庫克展示的數據,目前蘋果一共售出了 20 億臺 iOS 設備,這些設備將成為蘋果內容最好的載體,幫助這些軟件進一步擴張。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如果蘋果在內容服務上,能夠佔據一定的地位,那麼內容上的粘性則會進一步增加硬件的壁壘。iOS 系統本身是免費的,但是軟件和內容可以收費,更重要的是這些優質服務,可以將用戶牢牢綁在自身的生態之中,提高硬件產品的溢價。

每年 iPhone 的成本曝光後,都會被一部分人吐槽成本低價格貴,例如今年 iPhone XS Max 的物料成本僅 3000 多元,但售價卻高達萬元。中間的差價,一部分自然是蘋果的利潤,但更大的一部分,是消費者為蘋果優秀的系統體驗、豐富的軟件生態付費。

表面上看,蘋果的營收大多數來自 iPhone,但 iPhone 的營收,大部分卻又來自軟件。為優秀的系統創造「美麗盒子」,依然是蘋果的核心,無論是過去的 Mac,現在的 iPhone,還是未來的眼鏡和汽車。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寫在最後

萬億市值的蘋果,仍然站在科技舞臺的中心,作為一件軟件為核心、硬件為載體的企業,蘋果的成功無疑是空前的。

但是,仍然需要提到的是,喬布斯口中的「美麗盒子」,同樣十分重要。如果這個盒子出了問題,那麼軟件體驗必然會大打折扣,最終換來的是用戶的不滿。

從 iPhone 這幾年的表現來看,iOS 的「盒子」似乎不夠美麗。劉海本身的妥協尚在其次,多年來使用 5V 1A 的慢速充電頭,取消了 Lighting 轉耳機孔的接頭,以及今年 iPhone XS 系列普遍信號較差的問題,都是蘋果在硬件上出現的讓用戶糟心的問題。


萬億市值的蘋果,未曾改變過的軟硬件邏輯



蘋果發佈的每一代 iPhone,都號稱是「最好的 iPhone」,這是一句沒有問題的廢話。但是,換個充電速度快一點的充電頭,配個轉接頭,都能讓你成為更好的 iPhone,可蘋果卻偏偏沒有這麼做。

喜歡蘋果的用戶,一定會一如既往地購買它的產品,享受它系統帶來的體驗,但這些微小的瑕疵,也會一直都在。說來說去,花一萬三買來的仍然是軟件帶來的體驗,對於硬件的瑕疵,除了忍受和吐槽,又能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