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导语:一场对实力和流量的争辩,实则正是说唱音乐性与流行度的博弈。说唱音乐想要更快打入流行市场,逃不开直面大众,降低收听和接受门槛在所难免。如何在音乐性与流行性之间权衡,是关乎说唱命运延续的命题,也是留给所有说唱音乐人、制作人思考的问题。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开播之初,有人对《中国新说唱》的未来抱有怀疑。前有《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一夜爆红,《中国新说唱》想要颠覆大众一贯对新生事物更感兴趣的生理逻辑本就困难,所以以“有嘻哈”的火热程度去判评“新说唱”的成功与否似乎有失公允。

而截至目前,《中国新说唱》交出的成绩单也足够亮眼:4小时播放量破亿,播出过半便突破十亿;微博#中国新说唱#阅读56亿,讨论2964万;7月综艺节目传播热度指数中,《中国新说唱》多维度数据第一。即便在“不唯流量论英雄”的全新语境下,《中国新说唱》也完全不失热度。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除了热播数据,行进至四强选手出炉,这档节目的主题和立意也俨然有了更显著的定位。忽略“后来者”的意义空间而过度关注于“先行者”的成就,势必会对《中国新说唱》造成误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重新去解读它。

请听!“中国新说唱”

去年《中国有嘻哈》问世之时,多数观众还不了解说唱,节目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带动了说唱音乐的“出圈”,做到了对说唱音乐文化的推广。这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有嘻哈》的成果和意义。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中国有嘻哈》使命完成功成身退之后,说唱也经历了一段阵痛和思考,作为尚处萌芽阶段的新生事物,说唱仍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扶植。新的发展环境之下,如何实现说唱音乐的发扬,让说唱变得更加主流成为《中国新说唱》的目标定位。

节目组一直在强调,《中国新说唱》是一档全新的节目,它的诉求在于从传唱度和流行性方面带动说唱音乐能够走得更长、更远,让这一音乐形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新说唱》总制片人陈伟曾明确指出:“今年的目标不是出圈与否,而是怎么样能让节目的大众传播和流行度有更大的提升,让说唱音乐、说唱歌手的多样性得到更大的展现。”

在《中国新说唱》,我们惊喜的看到已经出现了很多被广为传唱的曲目和更加成熟的作品。首播, 那吾克热的《儿子娃娃》便霸榜网易云音乐官方榜单,乐评已破 2 万+; 由艾热与李佳隆演绎的 曲目《星球坠落》推出以来连续在各大音乐排行榜上多周卫冕冠军,在抖音上是用户最爱的 BGM 之一;《星球坠落》《悬崖华尔兹》一度登上网易云音乐飙升榜第一名、第三名,《目不转睛》一 出也霸占各大音源榜单。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中国新说唱》回归音乐本身,致力于挖掘专业的说唱歌手,进而催生优秀说唱音乐的诞生,让大众由对说唱这一潮流音乐元素的新鲜,转而关注说唱音乐,让更多说唱音乐被听到。只有好歌才能让说唱永流传,音乐作品成名背后正是《中国新说唱》立意的成功迁移。

从节目意图的完成效果来看,《中国有嘻哈》是成功的,《中国新说唱》同样是成功的。对于音乐节目而言,作品是核心竞争力,对“听觉”感官享受的注重一定先于对“观赏”体验的把控,这决定了《中国新说唱》是仅仅贴上一个说唱标签,还是会引领一个说唱时代。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比起节目本身的火爆,传扬说唱音乐文化,让说唱音乐作品被传唱,似乎是节目组更为看重的。无论是对说唱音乐人的发掘和培养,对说唱音乐作品曝光率的增加,还是带动着一些说唱厂牌的出现,《中国新说唱》的意义都不止于一档节目的短期效应。

音乐性VS流行度,如何权衡?

在四强争夺赛中,节目将评审权从明星制作人手中交到了来自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的四位评审手里,由他们代表用户角逐出四强。这是节目在赛制和评选标准上做出的重大改变。

经过重重比拼进入六强的选手,他们的综合实力和说唱专业素养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基准。后续赛程中,对选手进行多元化考量,对他们的音乐路线和作品风格做出全面评判是竞技节目保持权威性、公正性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节目组基于自身使命的另一番考量。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四强争夺战开场,ICE对战王以太环节,酷狗音乐首席娱乐官、酷狗音乐副总裁季声珊将票投给了ICE。在她看来,今天不是单纯选音乐,而是选谁能把《中国新说唱》带进大众市场。在艾热与Lexie刘柏辛的对决中,酷我音乐代表李笋选择了Lexie,并表达出了作为平台方的出发点:“如果把两首歌放在平台上,谁可能产生更多的播放量,谁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者是评选的重要逻辑。”

说唱歌手的个人潜质、作品的流行度,是音乐评审多维度的选择标准,而这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一贯坚持从说唱音乐本身出发的明星制作人的出发点和初心。

“四位评审今天讲的有一些我很同意,可有一些我是不同意的,就说唱音乐创作者来说,我们永远考虑的不是市场。”热狗的态度其实代表了身为音乐创作者的想法和坚持。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事实上,对于每一个说唱音乐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和情感更为纯粹和直接,做好自己喜欢的音乐就足矣。而来自四大音乐平台的评审则更多考量这个作品是否符合大多数听众的偏好,从衔接市场、衔接更广大用户的角度考量一首作品的价值。

这场争夺战可谓火药味十足,节目现场“呛声”不断,一场对实力和流量的争辩,实则正是说唱音乐性与流行度的博弈。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说唱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而说唱音乐要进入大众市场,作品的流行性和传唱度也是重要权重。

音乐评审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听众的喜好,从市场导向给选手建议,而明星制作人更多从说唱专业角度进行判断,两者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说唱音乐想要更快打入流行市场,逃不开直面大众,降低收听和接受门槛在所难免。如何在流行度与音乐性之间权衡,是关乎说唱命运延续的问题,也是留给所有说唱音乐人、制作人思考的问题。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说唱要传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现在经历的每一次打击和失败正是走向说唱时代的必由之路。《中国新说唱》迈出的是一小步,也是关键一步。

除了Skr,还有“中国元素”

今年,Skr这个词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Freestyle,而比Skr更“洗脑”的是亦凡挂在嘴边的“中国元素”。

从吴亦凡专门为节目创作的主题曲《天地》、推广曲《中国魂》就能窥见一二;公演环节,他更是以一首融合京剧、大鼓、琵琶等元素的中国风作品《Young OG》拿下第一。无论评选点评环节还是选择战队成员,吴亦凡屡次透露希望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想法,而这也成了选手创作的一个重要思路。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比如,《功夫》《黄种人》《Hustle》,以及Lexie刘柏辛决胜四强的《木兰》。其中,“唧唧复唧唧当户便停机杼,泪湿金甲看尽灵旗征战处”歌词部分巧妙引用了《木兰辞》中的经典词句,在舞美设计上也融入古窗、骏马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苍凉壮阔的情境,对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在这些音乐作品中,中国元素成为重要灵感来源,展现了新时代下中国说唱音乐的姿态,向世界传递中国潮流文化符号的同时,让华语说唱有了从“出圈”到“出海”的文化自信。


当音乐性battle流行度,是时候重新解读《中国新说唱》了


与此同时,节目中出现了更多取材于真实生活的走心作品,像《小人物》《做自己》《四季》,说唱音乐的本土化落地有了更为显著的成果,在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之间找到了平衡,让说唱有了更多打动人心的力量。

不管是说唱歌手还是音乐作品,整体来说,《中国新说唱》所呈现的气质更契合大众审美和主流价值观。新的生长土壤下,说唱音乐要崛起,需要汲取新的养分。《中国新说唱》正在通过全新的视角定位,打破观众对说唱的一贯认知,让说唱以一种积极正能量的姿态走向大众,传递华语说唱的正能量,引导和重塑中国说唱之风。

在娱乐综艺节目的立场态度和价值承载层面,《中国新说唱》做出了示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