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2017年11月30日《吉林日报》05版整版篇幅刊载《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走近著名艺术家王刚的艺术与人生:本真刻痕 顽痴人生》。

访谈中王刚深情回忆他在长春的少年经历。王刚,1948年出生于辽宁,成长于长春。1973年,他离开长春去到沈阳军区。可以说,王刚人生最初的20多年青葱岁月与长春紧密相连。王刚小时候一直生活在长春繁华中心区的崇智胡同,在这里上幼儿园、读小学、念中学、下乡、当兵,当时他家就在崇智胡同12号,小学就读的学校是北安路小学,中学在长春市第二中学,高二时下乡一年,然后进入部队当了兵。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如今繁华的重庆路崇智胡同口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王刚记忆中的崇智胡同里的家的位置附近

王刚回忆说,我记得离家不远街边一拐角,就有个朝阳影剧院,那是我经常逃学“蹭戏”的地方;在我家的右边,是吉林省博物馆,我常常溜达着就去参观了,在那里了解了吉林省历史文化发展简史,看到了许多古字画和珍贵的文物。而朝阳区文化馆也在家附近,里面的图书室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晃离开几十年,如今长春已几乎没有亲戚朋友了,但我曾生活的地方,一直深深地烙印在记忆深处。大约十多年前,我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曾回长春一次,坐车从家附近走过,那时就了解到,崇智胡同周边已经完全翻建,许多地方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内心对家乡的牵挂、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仍然不能释怀。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崇智胡同中部

挺拔矗立的香格里拉如今占据着城市最核心的繁华位置,而这里五六十年前就是王刚家的位置。崇智胡同热闹拥挤,下了车,王刚左右环顾,仔细搜索辨认着周围的一切。这里变化实在太大了,高楼大厦摩肩接踵,儿时记忆中的景象几乎不复存在了。然而,他还是锁定了一个大概的位置——香格里拉车库入口处,这里就是他曾经的家。他欣喜地站在那里,留下了一张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接着,在“崇智胡同”路牌下,他也照了一张像。曾经的文化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商业中心,熟悉的朝阳影剧院不在了,省博物馆迁走了,童年的时光也回不去了……然而这些生命中曾经真实的存在,如今都以另一种方式在记忆中铭刻着,他们一直不曾走远,而是变成了生命中永远相伴、不可分割的一种力量和支撑。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崇智南胡同一角

崇智胡同是位于崇智路以南的胡同,因崇智路而得名。崇智路起止地点为光明路至辽宁路,长1796米,宽13米。崇智路没有变更过名称。按照《长春市朝阳区地名志》的记载,在1984年时崇智路附近,以“崇智”命名的胡同有三条,分别是:

一,崇智胡同,起止地点为光明路—辽宁路,长1796米,宽5米。

二,崇智南胡同,起止地点为光明路—辽宁路,1366米,宽5米。

三,崇智北胡同,起止地点为白菊路—辽宁路,长296米,宽5米。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崇智南胡同西头附近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街区地图阅读和对胡同的实地走访,可以初步的了解一条胡同的变化。

先看看崇智胡同。在1939年的“新京”地图,可以了解到,崇智胡同与今西安大路相平行,位于今西安大路北侧的西安大路和崇智路之间。胡同东起今人民广场西北侧的光明路,西至今建设街止。

查看1984年《长春市朝阳区城区地名图》,崇智胡同在建设街以西有了一段新增,就是建设街至百合街一段出现了崇智胡同。在图上看和实地查看是一样的,就是崇智胡同以建设街为界,建设街以东的“老”崇智胡同和建设街以西的“新”崇智胡同并不在同一直线上。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1939年“新京”市街地图中的崇智路与崇智胡同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1984年朝阳区城区地名图中的崇智路和崇智胡同

到了2018年,地图上的崇智胡同起点和止点都发生了改变,起点从光明路改在了重庆路,就是说光明路—重庆路一段的崇智胡同不存在了。止点既不是建设街也不是百合街,而是花园街。图测崇智胡同长1383米。

实地查看,崇智胡同起点在重庆路,止点在花园街。从重庆路到建和街,胡同内显得喧嚣与繁华,胡同两侧高楼林立,大小店铺满满,这是沾了重庆路西安大路商务区的光。建和街至康平街一段,就显得宁静些,宜商宜居,存有一些老房子,老院落,并且这一段的崇智胡同绿化特别好,林荫胡同环境宜人。从康平街到花园街,绿化消失,住宅从小变大,进入铁路住宅区,农贸市场气息浓厚。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2018年的崇智路与崇智胡同

再看看崇智南胡同。

在1939年地图上,崇智南胡同位于崇智路以南,崇智胡同以北,胡同起止地点为建和街—康平街。

2018年图上崇智南胡同标注为建和街—永安街,这表明崇智南胡同失去了永安街—康平街一段。

实地查看崇智南胡同,起于建和街止于康平街,在建和街—永安街一段胡同北(偏东)侧均为红砖平房,应为建国后的建筑。而永安街—康平街一段,多为二层小别墅样建筑,绿化良好,幽静宜居。崇智南胡同与康平街交汇处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办公楼所在地。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吉林日报报影

最后看看崇智北胡同。

依据崇智南胡同在崇智路以南的规律,崇智北胡同一定是在崇智路以北。查看1984年《长春市朝阳区城区地名图》,崇智路以北白菊路至辽宁路之间,存在有一段胡同,但图上没有标注胡同名称。

到了2018年,地图上显示崇智北胡同位置变成了居民楼的楼间通道,这条胡同已经不存在了。

综上可见,崇智胡同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属于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的相对稳定因素。

的确,伴随着建筑的更新,城市的变化是巨大的,但街巷的变化相对处于稳定状态中。所以面对变化巨大,阔别四十多年的故乡,王刚还是找到了他家所在的胡同并通过家与胡同街口的距离判断出他家的位置。可以说,崇智胡同在,就是他的家还在呀。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吉林省革命博物馆参观券票样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参观券票样中的博物馆影像

按照王刚的回忆,在《长春市朝阳区地名志》中找到,当时的吉林省博物馆地址是西安大路7号,省博物馆后身便是崇智胡同;朝阳影剧院后改名为长春音乐曲艺厅,当时的地址是重庆路75号,在崇智胡同重庆路口以北;长春市朝阳区文化馆当时的地址是西安大路17号,在省博物馆以西。这几处文化活动场所对年少的王刚影像较大,可惜今天都已经不在原地了。

吉林省博物馆,现在是吉林省博物院,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属国家一级博物馆。截至2016年7月,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透过吉林省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可以了解到王刚居住在崇智胡同时候的吉林省博物馆:

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筹建吉林省博物馆,12月竣工。

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

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伪满皇宫。

1955年,吉林省博物馆主要业务部门迁至长春市西安大路7号办公。

1964年7月,和伪皇宫合署办公。

1978年12月,革命史部单独分离,成立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馆址在长春市西安大路7号,吉林省博物馆全部回到伪满皇宫。

1982年,伪皇宫陈列馆筹备处从博物馆中分离,成立伪满皇宫陈列馆。吉林省博物馆在伪皇宫东侧同德殿等处办公。

1983年,文物工作队从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7年5月,自然历史部从博物馆中分离,成立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自此,吉林省博物馆基本定型。

2003年9月,吉林省博物院在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基础上组建。

2007年5月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奠基,座落在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

2015年12月,吉林省博物院迁入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面向社会开放试运行。

崇智胡同,著名艺术家王刚的本真刻痕

音乐曲艺厅旧影,王刚记忆中的朝阳影剧院

离王刚家不远的重庆路75号朝阳影剧院建筑,是建于1935年的伪满丰乐舞厅。朝阳影剧院为二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座席1000个,当时是“新京”最大最著名最豪华的舞厅,是为日伪上层高官提供社交服务的高级场所。最初叫“齿轮座”,后称蒙特卡罗舞厅,于1942年关闭。1950年起为长春工商俱乐部,不对外经营。1958年更名为朝阳剧场,1962年更名为朝阳电影院。1978年变为长春音乐曲艺厅,1985年长春音乐曲艺厅扩建重修后,更名为长春音乐厅。20世纪90年代重庆路改造该建筑被拆除。遗址处为卓展购物中心。

长春市朝阳区文化馆成立于1948年,王刚记忆中的朝阳区文化馆位于重庆路17号,现在的朝阳区文化馆位于西朝阳路382号,是长春市朝阳区政府设立的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集群众文化指导与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公益性事业性文化单位。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现馆舍面积1880平方米,新扩建一楼小剧场160平方米。馆内设有文艺辅导部、群文调研部、美术部、培训部,朝阳区文化馆每天早六时开馆,晚八时闭馆,全年开放,提供舞蹈、文学、书画、器乐、声乐、戏曲等免费培训。朝阳区文化馆“百姓艺术团”下设“丹凤之声”合唱团、“广角”合唱团、“国粹飘香”京剧票友艺术团,“吉韵”吉剧团、“丹凤朝阳”话剧团、“雅韵朝阳”舞蹈队、模特队、民乐队、健身秧歌队、腰鼓队及摄影协会、美术协会、剪纸协会、诗歌创诵协会等十余支群众文艺团队。

以上三家省市区文化单位在王刚的少年时代都坐落在王刚家所在的崇智胡同附近,形成了那时候西安大路—重庆路—崇智胡同这样一块街区的文化艺术浓厚氛围。经常地光顾这些文化场所的青少年时期的王刚自然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加上王刚的天资聪颖和自身努力,铸就了著名艺术家的本真刻痕,也是崇智胡同的时代印痕。

图文∣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