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其實是一條假命題!

沒有面包,你會餓死;沒有愛情,再奢侈的生活,也將是精神乾枯,生命好比死水一潭。廣東俚語中有句話:有情飲水飽。這只是讚美愛情的,但並不是愛情的真實存在。你我皆凡人,嚮往著神仙眷侶,但並不是你可以成為神。但,愛情總被人謳歌成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一類事物,以致許多的帶著強烈的,“不合理期待”的,有假裝超凡脫俗的男女趨之如騖,最終在“愛情”的幌子裡,死得很難看。真為愛情跟了一個沒有能力獲得麵包的男人,走著走著,也終會是一地雞毛。

愛情的本質是人與人的相互依戀,沒有能力自我照顧者,當然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愛情的。而自我照顧,也代表著可以獲取麵包的能力。因此,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就是一個假命題。

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其實是一條假命題!


人們渴望富足的生活,但似乎天生就會排斥財富,總把財富與“貪慕虛榮”這樣的“非道德”的自我評價放在一起,讓自己糾結萬分。並且,做愛情與麵包選擇題的,更多的是女性,實則是渴望被愛的最好詮釋。敢於面對自己的需要,總比否定自己的需要,去追求“完美愛情”和“完美自己”來得更真實,更自然,不需要自我欺騙,也不需要欺騙別人,到最終始亂終棄。

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其實是一條假命題!

女生們,不具備獲得麵包的能力與不具備愛的能力的男人,不值得去堅持。哪怕那人目前沒有一個做夠養活兩人的麵包的男人,他也必須是個績優股,有著創造麵包的能力吧。要不然,滿口說愛的男人,很多時候,是給你畫個餅而已。許多人感受到的愛情欺騙,說到底,最終都是感受到了畫餅以後,從夢想墮入現實,最後,不願意接受現實。而被欺騙的始作蛹者,皆是內心的貪慾。只是,我們會否認自己的“貪慾”,而去更多推卸責任而已,在情感欺騙中尤為典型。那貪慾是什麼?那就是“被愛”“被照顧”“被無條件的滿足”,細想起來,這和麵包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欺騙,總是從自欺開始的。

愛情與麵包的選擇,其實是一條假命題!


有一個比喻:一個20多歲的男人,就好比手裡搬磚的人。放下轉頭抱你,就會沒有收穫麵包;而抱著轉頭,他就沒有手去抱你。這個時候,你將如何去支持這樣的男人呢?即時滿足,那是嬰兒的期待,作為成年男女,必須要的能力就是等待和節制。所以說,好飯不怕晚,當你堅持自己的選擇後,堅持,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既然沒有現成麵包,那就一起去創造麵包,在有愛的基礎上去創造。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在共同創造麵包的過程裡,同樣合適的。

愛情或許會被現實打敗,但是沒有愛情的現實就顯得沒有生機。麵包和愛情,在任何一個人眼裡都是不那麼好選擇的。如果堅持選擇一個,必定會丟失另一個。如果選擇了麵包,當擁有了豐富的生產資料的現實時,愛情卻漸行漸遠,或者是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把她找回;如果選擇了愛情,在彼此甜蜜,共同感受愛情帶來的喜悅的一段時間後,現實的麵包問題就會讓愛情變得忸怩,要麼被打敗,要麼繼續著缺少麵包的愛情,但這時候的愛情全然不是當初了。所以最好的選擇不是去做一道選擇題,而是去做一道開放性題目。在遇見愛情的時候,共同去獲取麵包。雖然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說,但實際中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這樣做,尤其是女性。

愛情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依戀,但愛情繼續進行下去的條件是麵包和愛情是否能夠同時滿足或延遲滿足進行愛情的男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