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济南30年内消逝的50个经典场景之一


1、1990年趵突泉西路(老城一角)。 老祖母沉重的脚步声,敲打在静静的小街上,敲出她生命的音符。时过境迁25 年,我们很难确定画面中的老太太是否还健在,她曾悠然的走过趵突泉西路,一步步丈量着自己的“小街故事”。 如今,这条街被一条叫“泺源大街”的宽阔马路取代。只见来来往往飞驰的汽车及匆匆的脚步,再也看不到那挂在晾衣绳的“生活篇章”了。

2、1990年青龙西街(过客)。多少过客在你面前走过,最终也走出了你的视线,然而终将有一天你也走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的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马路。这幅图中的建筑曾是享誉中外的济南名园万竹园的前庭大门,不过它于1992年6月在拓展泺源大街的时候被拆除了。

3、1993年司里街水胡同(春雨)。在济南老城护城河东南端,在三条东西向并行的小街中部,贯穿着一条南北向的水胡同。胡同北端直通护城河、黑虎泉,在胡同南的司里街一端建有漂亮的东西过街楼。这种为数不多的过街楼与老屋、青石板路在春天濛濛的细雨中显得幽静古朴而又典雅。可惜,这条胡同已经在后期的建设中被拆迁了,如今我们也仅能从历史照片中回味当时的容貌了。


4、1994年曲水亭街(泉水人家)。 这是曲水亭街的泉水人家生活场景。曲水亭街是泉城济南一条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曲水亭街连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

5、1981年千佛山(扫雪人)。一场大雪覆盖了济南城,在千佛山抓拍到这张扫雪图。厚厚的积雪压在山路两边的松树及道路的石砌护栏上,一名只留给我们背影的工人正在认真地清理着积雪。那个年代,这样的大雪在济南常见。孩提时,雪后打雪仗、堆雪人、滑冰是冬天常有的事,雪地里孩子们红红的脸蛋上洋溢着欢快的喜悦。如今,随着环境的变化,空气的改变,冬雪渐渐成了文字上的概念。

6、1992年老火车站(匆匆过客)。 一家人在即将拆除的老火车站门前留影。来来往往,这里川流不息,往来的影子被它目睹,也将时光刻入记忆,然而最终它也成为历史,成为几代人的不灭的记忆,在脑海里不曾老去。这也许是对济南老火车站的最好悼文。


7、1992年老火车站(精雕细刻的珍品)在济南老火车站拆掉前的十多天,摄影家将它的建筑形式局部分解拍了下来,有200多幅,选其之一。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1992年3月起,虽受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济南市和铁路部门仍落实了老车站拆除方案。

8、2001年双忠祠街(拴马桩)。灰色老墙上的雕花的拴马桩,是济南古城中最为精美的拴马桩,位于双忠祠街孙家大院南墙上。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或砌于石墙当中,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

9、1998年寿佛楼后街题壁堂(练球)。老城寿佛堂街中的“题壁堂”,应算是济南城中最具文化特色的古建筑遗存了,这座古建筑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戏楼,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不过历经沧桑,一路走来,这座古建筑惨遭多次破坏,着实让人痛心。好在党和政府于2013 年10 月开始对此进行了修缮。


10、1999年东华街督城隍庙(光阴)。 据载,明朝以来济南是巡抚、府、县三级治所在地,城中有三座城隍庙,最大的是这“督城隍庙”。在四周高楼的包围下,这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庙内居住了九十九户人家,堪比一个大杂院,生活场景十分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