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常态下国资改革的新思路

解读│新常态下国资改革的新思路

(作者: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

1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这是从新的历史时期问题出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次重要会议,将对我国国资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会议提出,2015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要求上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用新常态来审视和谋划工作,这是会议的一条主线。

(1)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新表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会议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摒弃了以发展速度和规模为特点的旧常态,把过去习惯说的“做大、做强、做优”调整为“做强、做优、做大”,位置调换,使得“强”列为首要目标。

(2)适应新常态,体现在国企使命责任方面的新表达。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极为关键。这是第一次用 “四力”来表达,特别是民族凝聚力的增加,对于国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联系更为紧密。

(3)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改革发展主题方面的新判断。主题词中,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注重强管理降成本保增长,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依法治企、依法监管,更加注重加强党建、反腐倡廉,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这里提出“124”的工作思路,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中心,二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两个“抓手”,四是四个“更加注重”,这是“153”发展战略在当前的新发展。

(4)适应新常态,体现在结构调整思路方面的新归纳。在“四个牢牢把握”的第三条中提出“经济增长的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律速度型粗放式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这“四个转向”,是对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的第一次系统表达。接下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则是具体落实。

(5)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改革决心方面的大刀阔斧新要求。国资监管部门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委监管工作的改革不应是动其皮毛的修修补补,而必须是动其筋骨的大刀阔斧,有些方面甚至要脱胎换骨。

(6) 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政企关系方面的新表述。“在推进改革中,要注重把该企业行使的权力都放给企业,把不该企业负担的包袱都卸下来,切实增强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权力都放,包袱都卸”的“两都”,表达政府在推进企业市场化的努力愿望。

(7) 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深化改革底线方面的新思维。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这三个清单,实际上是三道底线,底线之外皆可为,分别对政府、企业与社会而言,加快放权步伐,推进企业加快走向市场,尤其是对混合所有制,将是极大的推动。

(8)适应新常态,体现在对国企重组方面“四个一批”的新思路。授权一批,下放一批,收缩一批,移交一批,这“四个一批”是第一次系列组合,也是一种瘦身强体的愿望表达。

(9)适应新常态,体现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的新着力点。着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多渠道打造创新平台,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个着力点,目标明确而鲜明。

(10)适应新常态,体现在国资监管方面的新目标。会议提出“以聚焦监管内容、调整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为重点”,“把该放的坚决放到位,把该给的坚决给到位,同时对该管的也要管到位”。

(11)适应新常态,体现在权力监管方面的“权力三分”新部署。会议 提出“对于权力集中领域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防止权力滥用”的新部署。“权力三分”是个新提法,也是新措施。

(12)适应新常态,体现在国企反腐方面的新举措。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方面,加大问责工作力度,提出“健全责任分解 、检查监督、例查追究”的完整链条。

国资委会议提出的新提法很多,新意迭出,耐人琢磨,也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国资委工作会议确实做到“奔着问题去”,深刻剖析了我国国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明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未来走向,提出了2015年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与精神面貌,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凝聚了全国国企战线3600万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