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會爲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首先說結論,省會不設在開封,對全省發展好處多

,無論當時是遷洛陽鄭州還是許昌,都比在開封好,下面的論證可以只看標題

黃河水患決定了蘆漢鐵路不經開封

河南省會為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歷史時期,黃河在開封附近的泛濫決溢共 84 次,僅次於位於開封東南惠濟河沿岸的杞縣(107 次)

現在蘭考東壩頭至滎澤口之間的河道,也因為歷史時期黃河頻繁的泛濫和沖決,而從未有過建橋的歷史

“滎澤廣武壩為數百年來未聞漫溢之處,所以必於此建橋者誠非漫然為之也”

邙山延伸到鄭州滎陽之北,京廣鐵路正是選擇在桃花峪東邊過河的,至於為什麼不繞到洛陽……沒關係,中原城市群有規劃的豫西城際鐵路半環線

河南省會為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大約是這麼過河的)

開封的衰退並非自清末開始

僅僅是鐵路樞紐並非省會的充分條件,例如株洲;開封的衰退是自然環境決定的而不是怪罪鄭州,洛陽廢都那麼久,現在經濟照樣可以和株洲競爭一下中西部非省會第一

依據許檀研究,因城市貴族的消失以及便利水運條件的失去,清代開封的商業是一種以服務本地一般城市居民消費為主的零售性商業

開封水運之便利在元明兩朝逐漸消失,汴河早在1169年斷流,而周圍的自然環境也因黃河水患變得極其惡劣,即使隴海鐵路可經津浦線提升了開封的集散能力,用處也十分有限

但因為腹地土壤沙化所造成的農業收穫的貧瘠以及較弱交通優勢的影響,其從周邊地區所能集散商品的結構、商品量以及商業的腹地範圍都受到較大侷限

河南省會為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開封和中牟,歷史上就是被古圃田澤淹沒的地區,地勢低窪,飽受水患不足為奇。大約是下圖圈出來的部分,遺留下的沙崗在衛星圖上一目瞭然,流經中牟的賈魯河為其洩洪。要知道3600年前鄭州商城外城直接用圃田澤做東城牆的

河南省會為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因為農產量較低,以致這些縣農民的溫飽問題都比較嚴重……故處在這個多沙貧瘠帶中心的開封,所能集散輸出的各種商品中,除花生之外,其他農副產品的商品量都很小,商品結構比較單一

順帶一提,道光年間和民國初期,均有省會遷出開封的討論,後不了了之,“領導說了算”的那位答主,可能有些NAIVE

城垣幸保無虞,但城牆以外四面受淤,城內幾成釜底,卑溼難居,即或挽歸正河,亦須另擇善地,早為遷避

而議者謂省垣低於河堤數十丈,一遇洪澇沖決堪虞……而黃沙環壅時助暴風,城內荒冢殃及井泉,無河流以滌汙,無樹木以調和空氣……自治事業難期發達,行政亦多為不便,為達大計,急宜遷省會鄭縣或洛陽或鄴許,勿徒苟安一時為目前計也

資源匱乏&水患,錯失五年計劃支持

不幸的是除了水患威脅與開封境內(以及豫東南)未有探明礦產,而鄭州周圍(包括豫西北)因為煤炭等資源在計劃經濟時期得到了發展。鄭州、洛陽、新鄉、安陽、焦作、平頂山、三門峽、鶴壁等地均在一五計劃期間得到支持

//其實到現在,河南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也在豫西北,不幸的是河南東南四市仍是產糧大市,被剝削至今還要被地域狗歧視,希望國家早日放寬用地限制,不再發生周口平墳式的慘劇,讓招商引資來的工廠可以落地,如果能像江浙一樣由糧食調出省變為糧食調入省就更好了

當時開封的優勢是榨油業,就是前文提到的花生,但是實在不足以作為城市的“啟動工業”;與此同時,鄭州的優勢則是棉紡,由於接近原料產地以及交通優勢,在解放前已相當繁榮(@豫豐紗廠)

“一五” 計劃期間,鄭州被確定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和中南區 9 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工業化的動力成 為省會遷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當時,國家對鄭州建設的投資是巨大的,僅 1953 年一年的投 資就比解放 4 年來用於恢復、改建和新建工業的投資總和還要大 3 倍; 1954 年的投資又比 1953 年多 55. 5% ,工業建設大規模展開。尤其是鄭州的紡織工業發展最為迅速

而開封境內以農副產品資源為主,當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相對缺乏,加上黃河水患的嚴重 威脅,所以,“一五”計劃時期開封並未被確定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和重點建設城市。

此時,鄭州已成河南省經濟中心

在1957年的工業總產值中,開封也只佔全省的8%,只為位居第一的鄭州的四分之一稍多

考慮到河南經濟向豫西傾斜,開封邊緣化更加明顯

河南省會為什麼設在鄭州而非開封

政治考量

1952 年 8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呈交中央政務院及中南軍政委員會關於省府遷鄭的報告說:“我省省會原於開封,鑑於位置偏於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中樞,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途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繫均甚便利,對該市發展也大有裨益。”

1954年9月,時任開封市市長的姜鑫在全市幹部大會上作關於省直機關遷鄭動員報告時,又大力強調“鄭州為國家建設重點,在 全省位置比較適中,又是交通樞紐,四通八達,為了適應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黨和政府必須加強對工業建設的領導,以加速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鞏固工農聯盟”,因而“省會由汴遷鄭是事關全省人民利益的大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其實日本人也是這麼想的,中原淪陷時省公署在鄭州,還設了領事館(新中國後直到今天鄭州還沒有使領館)

此時的河南領導人是開封杞縣人,要是是個鄭州人就說不清了。在此順便隆重介紹河南第一任省委書記吳芝圃,此君1949~1961掌權期間,臭名昭著的主要功績有:大放衛星全國率先搞社會主義實驗導致信陽事件;水利浮誇風為75年板橋潰壩埋下伏筆;1952院系拆分名校河大拆得只剩師範……

不是說全部的鍋都是他背,但如果此君沒有畸形的政治野心,河南少幾百萬餓殍和流民,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總結,省會在哪兒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鄭州好歹做過百餘年全國的都城,就在現今市區,鄭州文廟現存第二古老僅次曲阜。轄區內有登封夏城遺址,新鄭軒轅故里,滎陽楚河漢界虎牢關,名人也有列子韓非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雖然不及汴洛耀眼也不是隨便一個城市就能來吐槽沒底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