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

镇巴县:“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

近年来,镇巴县紧扣“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主线,按照顶层设计、分类管理、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以县委“三个抓手”、党员“三种类型”、机关党组织书记驻村担任“一把手”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制度,用全面刚性党建实现县域脱贫攻坚对象全覆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县委“三个抓手”,扭住党建促脱贫牛鼻子

抓好镇(办)党委,发挥领导作用。

一是选配过硬班子。

注重在脱贫攻坚和驻村扶贫的主战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根据“三项机制”和脱贫攻坚考核奖励办法,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33名,任命6名省市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为镇(办)挂职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

二是细化考评体系。

通过健全上下联动、示范带动和责任落实,形成每周固定学习、按月汇报进展、季度专项督查制度,定期向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汇报。将脱贫攻坚的成效作为镇(办)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真正把目标考评摆到脱贫攻坚一线。

三是紧盯“关键少数”。

明确镇(办)党委书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抓党建促脱贫列入年度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严格落实党委委员分片包干机制,明确各党委委员每人分片负责相关贫困村,做到扶贫个个有份,脱贫人人有责,以压力促动力,以动力激活力,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示范效应。

抓实村级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配齐领头雁。

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从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举产生93名党支部书记,并通过遴选方式,先后充实村级后备干部458人。

二是建强主阵地。

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顶格落实村级活动经费和干部工资待遇,投资2000余万元对全县98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规范化改扩建,为每个村都设置了远程教育培训教室,图书阅览室,开通了免费wifi,方便群众查资料、学技术、解难题,让村级活动场所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桥头堡。

三是突破薄弱点。

以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清零行动为突破口,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8+3”增收模式,以支部为单位共建立村级互助合作社129个,制定详细的“一村一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紧密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目前,已形成仁村镇庄房村青花椒产业、永乐镇新时村红蒜产业、黎坝镇春生社区红辣椒种植产业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集群。

抓牢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发挥帮促作用。

一是强化人才保障。

先后从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抽调各方面优秀干部47人充实到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充分发挥各行业人才专长,在脱贫攻坚战场吹响人才攻坚集结号。

二是明确职责任务。

强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建立与包联村的帮扶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派遣驻村工作队员并落实经费,制定完善本单位包村帮扶计划、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做好政策解读,提高扶贫政策知晓度,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政策、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三是完善联动机制。

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技术帮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增加收入。

2党员“三种类型”,组建脱贫攻坚战斗团

为激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增强农村党员主人翁意识,当好脱贫政策明白、致富带头、帮扶热心“三种人”;另一方面增强机关党员责任担当意识,当好脱贫政策宣讲、精准扶贫指导、脱贫攻坚战斗“三大员”。

整合攻坚力量。

选派134名第一书记,整合“四支力量”780名干部组成129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坚持以广大党员为先锋,以脱贫攻坚为战场,以各级组织为保障,高举“共产党员脱贫攻坚先锋队”旗帜,叫响“我是党员我争先”战斗口号,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努力开创全县脱贫攻坚崭新局面。

在各镇(办)、村(社区)精选一批综合素质高、实战能力强、敢啃硬骨头的2800余名党员组建201支共产党员脱贫攻坚先锋队,承担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引领全县党员激情实干、扛旗冲锋,集中力量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攻坚克难。

用好教育资源。

一是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扶贫政策、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二是创新开展“送干部培训下基层”活动,联合人社局、科技局、妇联、农技站等多家单位,按照实际需求,采用订单式备课、乡村驻地授艺的方式,将种养殖、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专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三是依托江苏南通党校、县委党校、农广校等优势教育资源,对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员等分层分类进行脱贫攻坚业务全员轮训。2018年以来,对换届后村级党组织委员培训人数就达628人次。

强化动态跟踪。

搭建流动党员援乡平台,开展“当地争先锋、为家乡做贡献”活动,鼓励有条件党员回乡创业,在流转租赁土地、申请创业贷款、办理营业执照、组织劳力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建立党员“1+N”结对帮带机制,让返乡创业党员充分发挥帮带示范效应。

针对在外地打拼,暂时无法返乡的党员,则依托镇巴县微信大党委、流动党员QQ群和短信平台,采用“线下+线上”随时随地反馈外地就业和市场热点信息,将致富信息带进来,富余劳动力带出去,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发挥党员余热。

对于行动不便党员,由支部采用“两送一收”(送学、送温暖,收集民情民意)的方式,上门宣传脱贫攻坚最新政策,发放宣传资料,让他们为左邻右舍做好政策解读。

动员他们收集周边贫困群众意见建议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镇(办)党委政府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一手资料。

3实施“一把手”工程,配强破解难题急先锋

县级各部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职能,切实带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优化机制明任务。

县上开展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驻村担任“一把手”活动,严格规定每年深入包扶的贫困村驻村担任“一把手”不少于5天,着力解决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无法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形成了“驻村一把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帮扶工作格局。

突出重点夯责任。

明确驻村“一把手”重点履行建强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为民竭诚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等四大职责。县委组织部党支部书记带头驻村担任“一把手”,为帮扶的刘家沟村,争跑项目资金15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确立了茶叶、辣椒、蚕桑、订单生猪、肉兔养殖五大产业,帮助构建了短中长结合的脱贫格局。

科学管理严考核。

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驻村担任“一把手”工作,实行县委组织部、镇(街道办)党委双重管理。

对工作实绩实行痕迹化全程纪实管理,全面反映驻村工作的过程和成效。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走过场、群众意见较大,严格追责问责。

今年以来,在“一把手”的推动下,全县共整合涉农资金4.92亿元,发展扶贫互助合作社135个、培育能人大户2600户、新型职业农民740余名,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农村电商网点93个,为贫困群众增收找到了路子。

镇巴县:“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

总编:黄学锋

审核:刘平

镇巴县:“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

[email protected]

镇巴县:“三抓三当一引领”强党建促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