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 《大都会》

弗里茨·朗的《大都会》,是无声时代造价最为昂贵的电影。

《大都会》在艺术手法、思想深度以及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奠定了诸多科幻母题和经典场景,更是被日后若干科幻电影反复借鉴与致敬。它留下的可被源源不断挖掘的“遗产”,不仅在于故事与主旨,更在于令人激动的表现主义视觉风格,为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提供了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其中展现的未来乌托邦概念,成为了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设计案例。

《银翼杀手》、《星球大战》与《攻壳机动队》中对景观的建构,也都有它的影子。对未来都市世界的幻想让导演弗里茨·朗走向了德国电影史上的最重要的位置之一。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 《大都会》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 《银翼杀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以无限的挫折,此时顺势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主义导演,弗里茨·朗更是其中的巅峰人物之一。

《玩家马布斯博士》、《尼伯龙根》是他在拍摄《大都会》之前的代表作,前者是悬疑犯罪类型的鼻祖,后者是奇幻史诗类型的鼻祖,《大都会》则是科幻巨制的鼻祖。

弗里茨·朗的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同样的,他在《大都会》这部杰作中,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对社会的行进过程做出了悲观的预测。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 《大都会》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 《大都会》

二元对立的基调下,《大都会》的故事逐步展开。未来的大都会里,社会被分化为两个阶层。建立并策划整个城市赖以运转的庞大机器的,是以弗莱德森为首的资本家,他们生活在摩天大厦之内。

劳动阶级的人民作为机器的奴隶为大都会里的市民夜以继日的工作,未来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演变是这部影片最核心的科幻内核,显然的是,不平等的社会阶级制度也终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大都会统治者的儿子爱上了地下城市中的女子玛丽亚,一场巨变便即将来临。

在默片时代的电影里,为了弥补语言的缺失、便于观众的理解,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都相对夸张。从默片表演不难看出人类拥有不可限量情绪丰富性和张力,这些也让我们多了许多机器人所没有的软肋。可是这些所谓的“弱点”似乎也正是区别人类与类人的标志。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1925年,德国UFA电影制片厂决定正式启用弗里茨•朗为《大都会》导演,经18个月,耗资500万帝国马克,发动37000名群众演员,耗费200万英尺胶卷摄制,终于将这一作品完成。这不仅仅是默片史上最昂贵的电影,也是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一大巨制。但是,在彼时战败后的德国,本片遭到了广泛的抵制与排斥。

其中一大原因,是大萧条时期的德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工人们被累死累活地剥削,而是找不到工作,这不符合当时观众对未来社会形势的想象。

而之后,这部使国家制片厂破产的磅礴巨制,命运更是充满了坎坷。该片的德国柏林首映版本长达153分钟,后由发行商剪辑成两小时的版本于海外上映。基于票房与政审等方面的考量,世界各地上映的版本均在内容与时长上有很大残缺。自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片的原始母片散逸世界各地难以寻齐,大多殆尽。

《大都会》,一部永不过时的科幻电影鼻祖

2001年,修复版本在柏林电影节面世,这也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之后,此修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献遗产。

很难想象,从1927-2001,长达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大都会》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却并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观看到它。它不仅是科幻电影史上的一大丰碑,更是一部永不过时的巨制,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被观看、值得被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