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有哪些臨牀表現?怎樣防治?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常發生於夏、秋炎熱季節,呈散發或地方流行。

主要發生於3~12月齡的豬,哺乳仔豬和老齡豬少發。

臨床表現

1、急性型(敗血型)

多數病豬體溫升高到42℃以上,高燒不退。

發病後1~2天,在耳、頸、胸、背、腹、四肢內側等部位出現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紅色疹塊,指壓退色,去後又復原,有的變為水皰,後結成痂塊。

病程約2~4天,病死率較高,約為80%。

豬丹毒有哪些臨床表現?怎樣防治?

2、亞急性型

又稱疹塊型,俗稱“打火印”。

在全身各部,尤其胸側、背側、股外側、頸部皮膚上出現界限明顯的方形或菱形的紫紅色疹塊,凸出於皮膚表面,中央蒼白,上有漿液性分泌物,幹後結痂或皮膚壞死,不久脫落而自愈。

病程1~2周,多取良性經過,病死率低,約為1%~2%。

豬丹毒有哪些臨床表現?怎樣防治?

3、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轉來。主要表現心內膜炎、慢性關節炎和皮膚壞死幾種。

慢性心內膜炎表現為呼吸困難,眼結膜呈藍紫色,體軀下部淤血,浮腫,呈青紫色,重症者2~4周死亡。

關節炎常發於四肢關節,以膝關節、腕關節和跗關節最為多見,患病關節腫脹,疼痛,步態搖晃,跛行,甚至臥地不起,體弱消瘦,病程數週至數月。

常見病豬耳、肩、背、尾、蹄,局部皮膚腫脹、壞死,乾硬如一層甲殼,約經2~3個月,壞死皮膚脫落,留下疤痕,不長毛。

豬丹毒有哪些臨床表現?怎樣防治?

抗生素療法以青黴素療效最好,每千克體重1萬~2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4天。也可用鏈黴素、金黴素等。

磺胺類藥物20%磺胺噻唑鈉或磺胺嘧啶鈉肌肉注射10~30毫升,再結合內服,每千克體重0.1~0.2克,療效更好,每隔6小時用藥1次,連用2~3天。

也可用增效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千克體重20~2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

血清療法早期使用抗豬丹毒血清治療,效果較好,但因其價格昂貴和不易購買,一般很少使用。

種公、母豬每年春秋兩次進行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苗免疫。育肥豬60日齡時進行一次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苗或豬三聯苗免疫一次即可。

豬群可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飲水或拌料。

預防措施

定期接種疫苗,每年春、秋季各注射1次,是預防本病最有效的辦法。

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提高豬體的抵抗力。

不從疫區選購豬群,引進後應隔離飼養2~4周,確定無疫病者方可合群飼養。

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病豬,並迅速治療,汙染的場所、用具等必須認真消毒,病豬屍體應深埋或焚燒。

加強飲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從口入,特別是使用自然水和淺表水的養殖戶,包括衝欄用水。

注意飼料的清潔和衛生,確保飼料無丹毒汙染,平時儘量不用溼料。

加強豬舍周邊雜草及雜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滅蠅滅蚊工作,減少吸血昆蟲的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