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地质构造及地形变化

1983年的《阜城县地名资料汇编》至今在县级历史考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也是依照本书相关章节,摘其精要更加普及其思想内容。

1、六亿年前华北是一片大海。

”吕梁造山”作为一次地壳运动,让华北平原由大海变为陆地。经过四次海陆变迁,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使山西和河北交界隆起,这就是太行山。东边不断下沉,海岸线直逼太行,渤海凹陷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不断下沉,使得阜城成为沧州断裂带西部凸起地带。地壳不稳,容易地震。从西汉到清朝,阜城县地震17次。全国公元前1177到公元1840的地震4.7级以上507次。8级以上8次,改变了局部地貌,影响了地质构造。

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运动再次抬高太行,相对渤海下沉,约三千万年前,渤海雏形初具。随后第四纪河北平原继续下沉,这种东沉西升到今天也没停止。幅度也颇为惊人,只是我们无法感知。

黄河由于地形构造的内因,由西向东一边入海,一边冲刷沉积。

2、 当前地貌的形成

沧州第三次海侵时,大约五六千年前,当时献县,河间,交河,阜城,全部沉入海。这就是古流传的“阜城古为大海”,三千年前,沧州第四次海侵,海水东退,现代地貌形成。

第三次海侵时,阜城在上古中原兖州地带,整个地面没有兴国,周秦时期也没有。名城也没有。《孟子》有“怀山蘘陵”的洪水,就是发生在这个地区。经过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商周以降,春秋时赵简子建城,从此后才慢慢繁盛。

3、 黄河冲积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大抵沿着今天东运河走向,东汉黄河南滚,由利津入海,北宋黄河再次改道,沿着前602年古道经过今天武强由天津入海。并且还有,古漳河,绛河,漫河,(古屯氏河,江江河)这些黄河冲积,使得阜城曾经是水乡。长的曾经都有水稻。南宋时,黄河改道入山东,由徐州淮安入海。诸河开始干旱,水泽成旱地。十六世纪开始引进美洲玉米。18世纪开始种棉花。

黄河的冲击让本地区积水区极多,几乎村村有坑塘,由于河流作用,盐碱严重,地下水开采到今天严重超标,今天,政府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初具规模,初步到位。

以下图片是实拍,采集自临近县景县高铁站。

阜城县地质构造及地形变化

hd-jf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