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释放孩子的天性,这其实是垃圾教育,听出来很刺眼、很扎心,却很现实。他们把孩子捧上了天。把释放孩子的“天性”当做必然、当做合法、当做理所应当。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没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熊、野蛮、没教养、没规矩成了这类孩子的最好代名词。这不是天性教育,是垃圾教育,听出来很刺眼、很扎心,却很现实。

01

某电影院里,大家在认真观影,只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从进场到现在,闹了差不多半小时,他的妈妈就在旁边。旁边的一个大人有点受不了,对孩子的妈妈说:“能不能管下你的孩子,太吵了。”孩子的妈妈头也没回说,孩子天生就这样啊!然后继续观影。

之后,孩子离开座位,在电影院跑来跑去,跑了一会儿,累了,却发现找不到妈妈了,里面太黑了。然后哭着喊妈妈。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一位陌生男子冲他吼道:你妈妈死了!孩子愣在那里,不敢动弹。在中国,有种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释放孩子的天性。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都可以归之为天性,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02、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而至今这句话依然受用,在社会中行走,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规矩束缚,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规矩才有了这个安定祥和的社会。同样,人要想有一个稳定而美满的未来,也离不开规矩、规则。而遵守规则的意识,应该从小树立,这样才能快速的适应社会。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03、孩子没有敬畏意识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敬畏是一种“自律信条”,更是一把“行为标尺”,让我们有所顾忌、严于律己,做任何事都能守住底线,不违规则——这是一条“立身之道”,更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为人处世的“核心家教”。

这一点,大师级画家丰子恺先生是深谙于心,他教出来的孩子,个个皆是知书识礼的不凡之才。

他极之爱护孩子,却甚有分寸,绝不骄纵,而是教孩子独立自强,做一个心存敬畏、进退有度的人。他画过一本名为《护生画集》的漫画,教育子女爱惜生灵,敬畏自然。他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丰先生女儿、著名翻译家兼画家丰一吟曾深情地提及父亲:“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

不言而喻,“敬畏心”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正向“路标”,它会让孩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则,学会遵重他人、坚守规则,约束自我、懂得取舍。然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教育,将精力几乎都聚焦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业上,对孩子百般呵护,有求必应,孩子犯错时,没有适当教育,让孩子日渐言行不当、有恃无恐,变成了让人不齿的“熊孩子”。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曾在头条上看过一个很“心塞”的视频,在河北唐山某医院里,一名10岁男孩因为奶奶没有给他买饮料,就跟老人发生了争执,甚至还一度动手!奶奶气得晕倒在地,医护人员都赶过来紧急护理了,这孩子还在一旁冷漠地双手插兜,对着老人骂骂咧咧!那副“唯我独尊”的“做派”,让很多网友都气炸了:“好想揍这熊孩子一顿!”但是评论区里更多的声音是:“这娃被宠坏了,才10岁,竟然对着长辈都打骂,毫无敬畏心,长大了可还了得!”

所言极是,缺乏敬畏心,就什么都不在乎了,道德、人情甚至是法律、生命……等等都会被置之度外,做事只以自我为中心,进而胆大妄为,这样养大的孩子,只能是教育的失败“作品”,会让父母追悔莫及。


04、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作家毛南见过一位妈妈,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说是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放养。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决不做任何强求。结果呢?三年后,悲剧发生了,成绩就不说了,本来还是中等偏上,三年过后,基本都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到两项特长,她的孩子呢?没有任何特长。打游戏倒是很厉害,别的孩子从不带手机去学校,她的孩子从来不管,每天玩手游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上学经常迟到,一次还悄悄往游戏冲了两千块钱……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教育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其实,被放养毁掉的孩子,又何止这一位。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我从不怀疑,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识;我怀疑的是,孩子的自律意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却被很多父母无限夸大。可能到最后,不是孩子控制了命运,而是手机控制了孩子。一个不懂得自律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有未来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丧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在将来,这样的孩子没有任何竞争力。


05、孩子没有教养

网上见过一个段子,一名女生在排队买奶茶,排得好好的,突然跑来了一个孩子,7、8岁的模样,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妈妈就在后面。女生看不下去,这么小就这样,以后还得了,质问他妈妈,你是怎么管教小孩的。他妈妈满不在乎的说,孩子就这样,你让一下喽。女生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凭什么要让他?他长那么丑!”他妈妈气得脸都青了,拉着孩子就往外走了。

前几天见过一个更奇葩的。3月27日中午一时左右,河南郑州一小区,两个孩子正在乘坐电梯,其中一名小孩突发奇想,尝试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一边用手撑住墙,一边用脚抵住电梯门,然后用力一蹬。没想到的是,电梯内侧的安全门一下子飞了出去,电梯的主控制板被弹出墙壁,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更没想到的是,事发之后,熊孩子的妈妈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无理取闹:“这电梯是纸做的吗?”“要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三观都被颠覆。这样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他们肯定没想到,放养的背后,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没有例外。


06、最无力的教育:放养

这些年,放养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看吧,被你们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背后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07、不能越过“界”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教育的最大骗局之一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奥巴马给孩子定的家规: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

家规9:不准追星。

这样看下来,你会发现奥巴马最重视的还是规则的养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操作的事情。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