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有话说|扶贫资金下乡遇尴尬:肥了企业,痩了农村

基层干部有话说|扶贫资金下乡遇尴尬:肥了企业,痩了农村

精准扶贫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基层干部马希丰在农村调研中却发现:扶贫资金成了“烫手的山芋”, 一不敢平分给老百姓,二不知道怎么花。

且听马希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作者|马希丰,男,回族,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扶贫办主任。2015年10月12日,马希丰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

近期,因协调处理有关信访事项,我到贫困村调研了一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情,有一些发现,也有很多思考。

先说说我以往的经验吧。早在1992年搞农村小康建设试点,提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时,我包的那个村,有一个75亩大的集体苹果园,有901棵大苹果树,一年还有一点村集体收入,村政府不向群众收办公经费,渠道坏了维修,也不让群众出资,有钱为群众办实事。但是,后来那个苹果园也没有了,我心里一直觉得可惜。

2008年,我调到宁夏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规划村级活动场所。县里有一个村,名叫上河湾。上河湾村以前的村级活动场所的占地只有6亩大,建成的村部漏雨严重。不仅如此,因为建成以后从来就没有用工,门窗的玻璃全部破损,室内的顶棚也掉落了。这件事情,成了组织部长的头疼事。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红军同志找我,让我想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们的资源很少,不但没有项目,没有资金,而且原来建移民学校还有135万元的欠款。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答应了。

基层干部有话说|扶贫资金下乡遇尴尬:肥了企业,痩了农村

宁夏同心县地貌

我到实地勘察时,村党支部书记对我说:“有啥看的,都成了厕所了。”他陪着我看完之后问我:“你看了,是不是给我们维修?”我对他说:“就看你们村里好好配合吗?”支部书记一下就高兴起来,满口答应我:“绝对没有问题!”在现场,我把自己的规划设想说了。我认为考虑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需要,村级活动场所规划应该比较大,最好占地都在40亩以上。满足办公用房和文化广场用地后,剩下的土地暂时进行绿化,以后有了钱,还可以发展集体经济 。支部书记都同意了,只是提了一点,占地面积再不能扩大了,前面是一个小土包,西面是一条乱沟,后面是农户庭院,东面是公路,没有地方扩大。当时,我急得把支部书记训了一顿,坚持了我的想法。

在项目实施时,把前面的土包推平了,建成了村文化广场,西面的那条乱沟整成了近30亩大集体经济用地,办公用房也维修扩建了,该硬化的硬化了,该绿化的绿化了,上河湾村的村级活动场所一下子变成了全县的亮点。

基层干部有话说|扶贫资金下乡遇尴尬:肥了企业,痩了农村

典型的村级活动场所

那时候搞村集体项目,最缺的是资金。现在搞精准扶贫,资金倒是不缺了,因为往往都能得到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然而在调研中,村干部跟我说:这笔专项资金现在是最烫手的“山芋”。一不敢平分给老百姓,二不知道怎么花。如果花不出去滞留在账上还要问责。访谈中我得知,有一个村,去年上面分配了60万元的资金。村里不知道怎么花,就以入股的方式,投到了一家养殖企业,年底分红了6万元。今年上面又安排了30万元,还是不知道怎么花,到现在还滞留在账上。我问他们:“为什么还没有用?”他们回答说:

你说谁敢用。现在根本不敢再投入到养殖企业里了。那家养殖企业我们去看了,最值钱的就是那点羊,如果人家把羊卖了,说破产了,我们不是粮没有买上,口袋都没有了。

知道这些情况以后,我想了很多。本来搞集体经济的60万元钱,到头来投给私人办企业,再动员群众到人家的企业去打工,年底给虽然分了6万元,但这的60万元钱还有很大风险。怎么看,这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资金,顾名思义就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的企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投到其它企业,名曰入股分红,实则就是吃的一点利息,这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吗? 依我看,

把合作社办到自己的村上,比投到其它企业要放心,也有利于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