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家的风箱

农村的风箱

说到农村烧火做饭,就要提一下农村里烧火用的风箱了。

怀念老家的风箱

灶台是用砖砌成的,灶膛里涂上一层厚厚的泥巴,上面一口大铁锅,炒菜做饭都用它。烧的柴禾是晒干的苞米秸子或是秋季我放学后扫来的树叶。每到做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出的是这股好闻的炊烟的味道。

灶台旁通常是风箱和烧柴的灶膛配合使用,风箱靠拉动活塞来鼓风。拉动“活塞”的木杆分单杆、双杆两种。木杆的前端固定活塞,后端伸出箱外,连接一立木作为推拉的木柄。活塞实际是一块立在箱内可以前后活动的长方形夹板,略小于箱体,四周用鸡毛填充缝隙,能产生很大的抽风作用。木箱前后两端各有进气活门,像个小窗口。根据风箱的大小,活门按比例扩大或缩小。活门的“门儿”是一块小木板,挂在“窗口”上,吸气时张开,进风时另一端的“门儿”紧闭,随着杆的前后推拉,两端的“门儿”总是一开一合,把产生的气流压向一隅,通过风道送出去。

怀念老家的风箱

风道就在箱底一侧,人们叫它“老鼠洞”,长方形,两端留有出风口,风口处有一立式活动挡板,呈四十五度角左右摆动。产生风的这一端将挡板推向风道那一端,风从中间出口吹向灶膛;那一端产生风,就将挡板推向这一端。一推一拉总生风。

怀念老家的风箱

怀念老家的风箱

由风箱引申出的一句著名俏皮话是:耗子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生火时点燃引火的一把麦桔,再塞进苞米桔子,匀速拉风箱送风。如果力大,拉风箱过急,风力过猛,可能吹灭引火柴,点不着火,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有气无力的拉风箱,速度过缓,“送氧”不足,只见浓烟不见火苗起。有一顺口溜儿这样写道:“烧灶属猴相,两眼锅底望。灰往两边分,柴往中间放。一手拿火钩,一手拉风箱。”这就是当年家庭做饭时烧灶者的生动写照。

这风箱现在在农村也不多见了,有些旅游景点到是能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