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济南情怀]ID:Jnqh_0531

文、图丨李勇

永长街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泺源回民小区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这条街上从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清真南大寺、清真女寺、清真北大寺三座清真寺,历来被老济南们所津津乐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要想真正了解这三座清真寺,我们可以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济南回族的发展历史。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元朝时期,济南的回族已经逐渐形成规模,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历来靠近清真寺居住。据史料记载:原城内礼拜寺于1295年从历山顶迁往泺源门西的济南西关。回族群众就逐渐开始在此定居,所居街名称“回几巷”,明朝改称“礼拜寺巷”。清末民初更名为永长街。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附“济南城厢图”中标注有永长街,沿用至今,习称“大街”和“前街”。随着历史的发展,后又逐渐形成了“后街”(西青龙街)、“城顶街”等13条街巷。居住人口也不断增加,遂成为了一个回民聚居的地区。济南回族以赛、马、金、周、穆氏为多,由于回族较为集中,常以姓氏命名驻地。如永长街的“左家胡同”、“穆家车门”、“金家店”,杆石桥外的有“马家台子”、“杨家大门”等。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据《 济南市伊斯兰教研究 》记载:在今济南辖区内,新中国成立之前到底有多少清真寺,未见有具体统计。现在只能根据《山东省志·宗教志》附“1990年山东省清真寺分布表”和《济南伊斯兰教史》所附“济南清真寺一览表”、“济南清真寺分布图”,及综合其它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将今济南市区范围内新中国成立前的清真寺数量确定为30座左右,这其中就包括永长街上的这三座清真寺。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网摘图

清真南大寺1295年由历山顶乌满喇巷迁入西关,当时称礼拜寺。始建时“聊建殿楹”规模不大,住持教务的满喇名艾迪。1436年(明正统元年)陈礼任礼拜寺掌教,市地拓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1494年(明弘治七年)陈玺任掌教,又扩建大殿,建南北讲堂,南大寺始具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并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体。后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以及民国初年多次修缮,逐臻完美。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网摘图

网摘图

清真南大寺坐西向东,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沿中轴线依次为寺正门、望月楼、礼拜大殿,两侧配以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等。门前高大的过街影壁,兴建于1833年。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邦克楼又名唤礼楼,意在登楼呼唤穆斯林来做礼拜。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礼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台基上,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周围廊柱细密而高,殿内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同时做礼拜。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南大寺内文物有大香炉两座,木匾额8方,其中明代1方,高悬于正殿上方,匾书"清真”。有明、清时碑铭7方,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南大寺是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为中国伊斯兰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济南市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寺。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位于永长街北首的清真北大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历经沧桑,几经兴衰。据修寺碑文记载:"清真寺坊于前明弘治,乾隆初年寺师金君玉连倡修北清真寺。"至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均有修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是济南西关穆斯林叩拜真主寄托虔诚心灵的圣地,也是学习伊斯兰教义的宗教活动场所。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清真北大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完整,风格独具,坐西朝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体建筑格式均为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形式,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特色,与庭院内的古柏,古碑相映生辉,浑然一体,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

正西面雄伟壮观的礼拜大殿,坐落在六台石阶之上,显赫庄严。正面悬挂一块匾额,上书"清真古教"四个大字,系清光绪直隶总督李鸿章手书。全殿可容纳近千人做礼拜,用40根巨大圆木柱支撑梁架,都是清一色的橄榄绿,显示了富丽堂皇而又和平吉祥。殿内铺设的是红漆地板,上有整齐净洁的铺满了条条拜毡,并悬宫灯22盏,明媚亮丽,光洒整个殿堂。整个礼拜殿堂庄重威严,使人肃然起敬。

网摘图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供图:李勇

院内南讲堂旁立有"成达师范"著名创始人之一穆公华庭懿行纪念碑,此碑系于"民国三十年由北平、天津、济南、青岛、枣庄、泰安等地的教亲"为济南哈吉穆华庭建立的。据了解,穆华庭先生(1876--1942)是济南人,曾在一九二一年自费,赴麦加朝觐。他历尽艰辛不辞劳苦,跋涉数国进行考察,了解各国伊斯兰教发展情况,从中寻找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方向。回国后,他将自己的房产、土地捐赠清真寺,开办民族教育。曾于1925年偕同马松亭、唐柯三、法静轩、实业家马跋生等人创办了"成达师范",他在济南穆斯林群众中,德高望重,有口皆碑,是弘扬伊斯兰教,宣传抗日,具有民族气节的一位爱国爱教的典范人物。归真后,群众在寺内为其树碑表彰,以示缅怀之情。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网摘图

清真女寺现位于永长街中段,原址坐落于饮虎池畔,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992年,由于城市改建被拆除,在各级政府关怀支持下,在回民小区建设的同时,建成了这座华北地区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座独立的阿拉伯式清真女寺。新女寺占地近600平方米,中间是大殿,四周青松环抱,环境幽雅,阿拉伯建筑别具一格,大殿能容纳400多人礼拜。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网摘图

一条古老的永长街,短短200米左右的距离内,南有南大寺,北有北大寺,中间有清真女寺,三座清真寺一字排开,形成了这一街三寺的独特景观!这些建筑精美而又庄严肃穆古老寺院,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演变,越发历久弥香。她们不仅是伊斯兰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结晶,更是老济南回民区所有穆斯林寄托信仰和情怀,让身体和心灵可以自由栖居的美好家园!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原创:说起“一街三寺”,老济南们没有不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