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下面这幅国徽图你一定不陌生。68年前的今天(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但你知道是谁设计的吗?

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其实,这个国徽方案并不能说是由某一个人设计的,它是合作的作品。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在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其中对国徽的具体设计要求是: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

征集启事发表后,收到的国内及海外华侨的900多幅国徽应征图案几乎没有符合要求的,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也未悬挂国徽。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国徽,全国政协决定分别组成以林徽因为首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小组和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小组。两组的设计核心分别是玉璧和天安门。

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林徽因(左)和张仃(右)

清华大学专家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以玉璧作为国徽的基本图案,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的方案则以天安门为主要图案,国徽中间是彩色的斜透视的天安门。

清华组专家梁思成认为,天安门作为建筑物,不宜作为国徽,图案不好使用,又有封建帝王的象征。央美组专家张仃却坚持以天安门为主体,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举行过开国大典的地方,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这举行的。

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清华组(左)和央美组(右)设计方案

后来,全国政协国徽评选委员会召开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案,周恩来指定以林徽因、张仃分别负责的两个国徽设计图案为基础,重新设计国徽图案。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徽。

国徽设计方案确定后,由于时间紧迫,1950年国庆时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是临时赶制的木质国徽。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枚国徽是张仃亲自跑到前门外,找到一位雕刻师傅制作的一枚木制国徽。木质国徽经风吹日晒后容易变形开裂,因此必须铸造金属国徽来替换。这个任务由当时铸造技术闻名全国的沈阳第一机器厂(现沈阳第一机床厂)接下。

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铸造国徽”情景蜡像

当时物质条件艰苦、制造工具匮乏,工人们经常通宵达旦,吃住都在车间。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制造者之一朱凤仪回忆,当2米高的国徽模型运到厂里,他第一次感觉世界上有这么金贵的东西,模型用油纸包着,“我撕掉了一层,里面还有一层,撕掉了一层,还有一层,不下十层。”

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终于提前20天完成了67枚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其中直径为2米的大型国徽于五一劳动节前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徽公布68周年 这个元素曾有争议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国徽

综合:中国政府网、《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档案报》《检察日报》《辽沈晚报》、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