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

我举目望去,天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天,是真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似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以北。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占全洲总面积的25%。沙漠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间,总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撒哈拉沙漠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干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干旱热带气候。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油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但这里储藏着丰富的石油、铁、铀等资源,这是一片荒凉的宝地。金属矿物在经济上相当重要。阿尔及利亚拥有几个很大的铁矿,茅利塔尼亚西部的伊吉尔山(Mount Ijill)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储量略逊。燃料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的来源有摩洛哥的无烟煤层和靠近贝沙尔的烟煤田。二战后在撒哈拉也发现了油页岩。阿尔及利亚的大天然气田已开采,埃及、利比亚和突尼西亚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气田。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与西班牙男友荷西先后前往西属撒哈拉(西班牙属地)的小镇阿雍。在这里他们过着当地人的生活,靠荷西在石油公司的薪水养活。台湾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吸引了无数人对撒哈拉沙漠的向往。

撒哈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