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遠在他鄉是濃濃鄉愁

秋風勁急,寒露霜降。秋雁向南飛去,蘆葦在湖中盪漾。中秋佳節來臨,一片欣喜和團圓的氛圍。月是故鄉明,在此良辰美好的時日,無論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飄搖的過客,都在期待著一場相逢,一場團圓的晚宴。中秋節是中國人除了除夕之外的第二大節日,所以也很隆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發自肺腑的祝願,當明月初升,遙寄相思也成為了一種必然。大珠小珠落玉盤,真情愛意付皓月,流雲在天空翩翩起舞和明月有了幾份嬉鬧之意。

中秋佳節,遠在他鄉是濃濃鄉愁

在西瓜中部用刀切成鋸齒狀,端一碗上好的炒米,盛一盤母親烙好的月餅,敬在磨盤上,待明月出來,供嫦娥和玉兔享用,這一切是兒時對於中秋的記憶。小時候物質匱乏,粗茶淡飯,雖能吃飽肚子,但隨時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月餅還是不可能的,在中秋節十多天前,母親就會自制月餅,用白麵、黃油、紅糖等做成的月餅,分為彌香,咬一口酥軟中略帶幾分硬度,甘甜從味蕾擴散到食道,香氣悠長。

中秋佳節,遠在他鄉是濃濃鄉愁

清風過竹,蛐鳴和唱,花好月圓共此夜;詩酒趁意,歲月靜好,天涯此時竟相思,料得年年中秋夜,年年中秋歲不同。中秋過後,秋收全面開啟,一日日辛苦的勞作,月餅是最好的乾糧。為了防止月餅發生黴變,將月餅儲存於鹽甕(盛放粗鹽的甕)之中,甘甜中微微滲透了幾分鹹味兒,猶如陳釀的美酒,沁人心脾,回味無窮。那時候精疲力盡的勞作現在不復存在,許多年也未曾到田間地頭秋收了,生活成了點、線的單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