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發作業、排課表、學籍錄入…

不光這些工作要家長完成

家長表現好還能作為

孩子評優的標準?


更不用說

每天在孩子班級群領任務

外加一堆燒腦的家庭作業

……


如果家裡有一個上學的娃

這些“痛苦”你肯定經歷過

真心“傷不起”!

這些到底有沒有必要?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李先生的孩子在漢口一所小學讀一年級,近日他就吐槽,孩子班主任的一些做法讓他很苦惱。

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老師在QQ群中徵集家長到學校,幫助完成學籍錄入工作,並明確表示:“積極參加班級活動、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可作為以後評選學生各項榮譽的標準。”

李先生表示,“暫且不說這些本來就是老師的分內工作,不應由家長代勞,老師以家長的表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是不是不公平?是我上學還是孩子上學?”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據瞭解,讓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情況當下並不少見。不少家長都體驗過各式各樣的“家長作業”,除了檢查作業、做手工、拍視頻等,有些學校還要求家長到校打掃衛生、參與學校管理、幫老師組織活動等工作,引起不少怨言。

家長:班級群成工作群 “不堪重負”


不僅是李先生,剛開學一個月,還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大人也跟著“苦讀”。不僅有大量作業需要家長的輔導和參與,很多學校事務也要求家長來完成,有些“不堪重負”。

孩子讀三年級的劉女士在朋友圈發牢騷:“每天打開我孩子班裡的家長群,都顯示新信息‘99+’,家長排課表、家長做衛生、家長髮作業、家長安排運動會,我們也有自己的工作,怎麼感覺成了學校的義工?”

劉女士說,孩子上小學以後,連打掃教室衛生、組織運動會也都交給家長,她每個學期都要向單位至少請兩次假,到學校參加活動。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班級群變成了另一個工作群,幾乎每天都要在裡面領任務。我工作忙,確實有點難以招架。有些工作,明明是老師和學生的分內事,為什麼要家長來做?這是給家長增負來給老師減負。而且像做清潔、組織活動,其實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完全可以由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嘗試,無需家長代勞。”

學校給家長佈置的任務,可不可以選擇不去?有家長表示,有的老師很看重家長的參與度,為了孩子,就算請假也得去。也有部分家長表示樂在其中,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犧牲,應該儘量配合學校。

"上不上班聽老闆,下不下班聽老師"


不只湖北家長,外省的家長也“同病相憐”。今年5月,河南省教育網就發文稱家長淪為學校“編外教師”,有人吐槽:

上不上班聽老闆的,下不下班得聽老師的……

從值日到監考,從陪自習到收作業,家長隨叫隨到。

很多家長認為,這些學校給家長佈置的各種超出“邊界”的任務,讓家長淪為“編外後勤”“編外督導”“編外贊助”等。他們表示這樣的行為過多地消耗了家長的精力,家長們有苦難言。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除了忙不完的班級任務,陪讀做作業又是一大難關。

今年4月,人民日報微信就發過一篇報道,上海一位小學三年級家長魚兒媽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說,小孩讀小讀三年級,學業壓力挺大的,每天基本要到晚上九點半才能把作業全部做完。三年級的作業也難了,她容易焦慮。之後,一直覺得頭疼耳鳴,而且脖子兩側有痙攣現象,便去就醫。

醫生在仔細詢問了症狀後告訴她,可能是長期陪作業造成神經緊張焦慮落下的。

更不用說前段時間,佛山小學數學老師留的“數一億粒米”的作業,上海某幼兒園要求家長定期看網綜並提交1萬字觀後感,還有畫30天的月亮啥的……家長真的“傷不起”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陪娃完成作業的痛,誰陪誰知道。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家長做這些有沒有必要?


老師:這樣做是“無可奈何”


武漢一位資深小學班主任坦言,學校這樣做,背後也有些“無可奈何”。“不少家長覺得把孩子丟到學校就完事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不管不顧,老師甚至聯繫不上家長。老師只能通過佈置作業的方式,給家長施壓,讓他們參與到教育中。”

另一位多年擔任小學校長的教育人士表示,大多數老師這樣做,是為了家校溝通,並不是真的“偷懶”。該校長說,把家長的付出和學生的評價掛鉤是不公平的,但參與學校事務比較多的家長,的確會更瞭解學校,也會潛在地抓住更多表現機會。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專家:需要注意邊界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範先佐表示,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配合,家校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邊界。如果班主任過多地將本應該由學生、老師、學校承擔的工作佈置給家長,是“懶政”的表現。

“家長不能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老師也不能把家長當‘義工’,甚至是把家長的表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範先佐說,例如很多小學在低年級會邀請家長進校打掃衛生,這實際上是剝奪了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集體教育的機會。


做衛生、排課表……家長成老師“義工”,還要“做作業”!該不該?



媒體:是一種關係錯位


2017年2月,人民日報曾發文《“家長作業”何其多》,文中表示,一些學校家庭作業劍走偏鋒、忽略孩子實際的情況並不鮮見,家庭作業漸漸成為“家長”作業。

文章稱,教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首先要發揮好課堂的作用、承擔好教師的角色。將教育的責任以作業的形式轉嫁給家長,是一種關係錯位。學校應加強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別讓家庭作業成了無意義的負擔。

家長既要給學校當“義工”

又有做不完的“作業”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