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網評:不容褻瀆的英烈永存於民族的殿堂之上

中青网评:不容亵渎的英烈永存于民族的殿堂之上

(網絡圖)

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我們都學習和朗誦過葉挺烈士那篇膾炙人口的《囚歌》。葉挺烈士在皖南事變後在獄中創作的《囚歌》充分體現了葉挺烈士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和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表現出的崇高革命氣節和偉大愛國精神已經獲得了全民族的廣泛認同,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記憶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葉挺烈士享有崇高聲譽的基礎。

但這篇堪稱20世紀中國詩歌的經典之作,卻遭到“暴走漫畫”的篡改,其嚴重褻瀆了葉挺烈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嚴重損害了葉挺烈士的名譽,不僅給葉挺烈士親屬造成嚴重精神痛苦,也嚴重傷害了社會公眾的民族和歷史感情,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9月28日,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對葉挺烈士近親屬葉正光、葉大鷹、葉鐵軍、葉曉梅、葉小燕、葉文、葉敏起訴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摩摩公司”)名譽侵權一案一審公開宣判,判決西安摩摩公司在國家新聞媒體上予以公開道歉,消除其侵權行為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並判決被告西安摩摩公司向原告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宣判結果甫一公佈,公眾普遍認為,“這是對烈士的告慰”。

一個好的判例,強於無數次說教。

《英烈保護法》已有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公共場所、互聯網或者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暴走漫畫”及其運營方西安摩摩公司雖存在於新興媒體的世界中,但絕不是遊走於法律道德邊界之外。利用褻瀆革命烈士進行營銷的炒作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和之前已經宣判的邱少雲烈士被辱案一樣,此次葉挺後人訴“暴走漫畫”案,給社會公眾再添了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以此為標杆,下次但凡還有人敢褻瀆英烈,其結果不會比“暴走漫畫”之流要好出一絲一毫。

以更為堅實的法律保障告慰英烈,就應該讓相關法律“長出鋒利的牙齒”,讓那些別有用心者被打痛筋骨。此前,“暴走漫畫”稱自己“習慣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去表達觀點和態度”,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口氣,除了散發出濃濃的歷史虛無感之外,更是對相關法律的極度無知。一些發軔於互聯網的傳播媒體用英烈做噱頭,有意無意地玩火,最終只能“被焚”。希望被告席上別再有下一個歷史的無知者,無知不等於無罪。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此次“烈士後代起訴侵權第一案”宣判於烈士紀念日之前,其意義可謂重大。一個偉大的國家永遠不會忘記過去,一個偉大的民族更不會去褻瀆自己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曾飽含深情地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正是沿著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鋪就的民族復興之路來接力奮鬥,值此之際,就更應當大力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以此守護我們的精神根脈、照亮我們的前行道路。

不容褻瀆的英烈永存於民族的殿堂之上。

新時代的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但歷史的經驗也反反覆覆地警示我們: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各種虛無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否定論、抹黑論,諸多草蛇灰線的意識形態博弈都往往湧現在某個特殊時期。基於這個客觀情況,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記憶,要傳承英雄血脈、激發奮進力量,以革命英烈的精神譜系來激勵著更多的後來者。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這是一種精神賡續,更是一種使命擔當。(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