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我國裝備的木柄手榴彈最早可追溯至民國時期國民革命軍引進德國產M24型破片手榴彈,因其方便取材和仿製,各地軍閥和當時的紅軍各兵(xiao)工(zuo)廠(fang)也都開發出了各自的仿製版本,此時的木柄手榴彈除國民革命軍手中的正經M24型以外均無統一和制式。

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建國後分散在各個蘇區的兵工廠逐漸正規化後也開始生產擁有我國統一標準的木柄手榴彈,畢竟革命傳統不能忘,無柄式再先進也不能忘了怎麼發家的對不對。

我國產的制式木柄手榴彈中集大成者非71-1式莫屬,除木柄外更開發出了塑柄彈和全塑材質內置鋼珠的人員殺傷彈,但要說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生產了20億枚的67式。

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剛剛度過了大饑荒的中國1962年爆發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犧牲了無數英雄兒女換來的勝利看起來值得慶祝,但與此同時,古巴導彈危機的陰雲籠罩在了全球,此時的中國,工業初有發展但不完善,兵役制度和國防科技也尚且達不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就在此時,毛澤東主席下達了大力生產手榴彈的命令,接到此命令的黑龍江兵工廠做出表率,使用“七人背”等設備大力生產剛剛定型的67式和老63式手榴彈。

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直到珍寶島作戰時期,軍委為應對戰局擴大化的結果,以營為單位對全軍在役的一切軍械進行了統計,其中67/63式木柄手榴彈的庫存數量竟達到了恐怖的19.7億枚,按照當時的國內人口統計,在戰爭全面爆發的情況下,一線步兵每人配發4枚,民兵自衛隊人員每人2枚,其餘可參加戰鬥人員每人一枚的密度配發尚有餘量,此型手榴彈的產量不可謂不恐怖。

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麼大的產量和庫存肯定不少人在問怎樣處理,誠然,到現在為止北部戰區的前第三十八集團軍仍有大於一個基數的67/63式手榴彈的庫存量沒有消耗掉(這還是每年新兵第一次投彈每人1枚的情況下),其處理辦法除新兵投彈訓練和除裝藥改造為訓練彈外總裝也根據庫存過大的情況為現在列裝的95式突擊步槍開發了槍口手榴彈拋射器,使用空包彈將推出手榴彈作為槍榴彈使用。

67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67式手榴彈直到去年為止已在我軍中服役了50個年頭,多年的老臣在軍迷群體中很多人對其也深有感情,甚至有人專門買來了67式除裝藥訓練彈作為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