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乡村发展需找到驱动力和源泉,然而产业扶贫更具有长效性与激励作用,通过在乡村建设农旅、文旅等项目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特色小镇、传统古村落等项目在政策引导下,逐渐发挥出带动效应、覆盖面积大、产业延伸好等优势。然而,急于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重建设轻监管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失去了“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依托文化、产业等优势背景,建设主题突出、活动多样、产业互动的特色小镇或古镇。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发挥网络化的延展性,从核心向周边产业辐射。鹤山区以古村落为核心,建设王家辿、施家沟等村镇旅游,引进多类型的企业驻扎山区乡村,聚集农耕生活体验、传统土菜、民居民宿、特色展销、乡村创客等,随着旅游服务的丰富发展,新业态在山区逐渐成型,文旅开发结合现代农业、传统村落、科教普及、商贸流通等元素,排列组合绘制山区发展的新蓝图。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乡村在基础设施与城镇存在差距,特色小镇一定程度上带来基础条件的改善,而设施建设才是特色构建的开始,通过文化挖掘、事件营销等让消费者知晓山区,以产品、服务留住消费者,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关键环节。特色文化包括建筑、产品、活动等方面,而建筑风格需和地区的气候、原材等结合,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对材料、工艺进行改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黄庙沟村位于太行山腹地,青石、青瓦是传统建筑风格,小窗户利于冬天保暖,但通风采光效果较差,缇香谷园区在接待中心的建设中采用青瓦、白墙的传统风格,采用保温层、中空玻璃等建筑材料满足节能环保的建设要求。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缇香谷农业园区建园过程中,以当地农业品类为基础,适度规模建设林果、杂粮、油料、畜禽等板块,采用生态、有机、循环、高效的技术路线将种植、养殖并行发展,以种植消纳养殖粪污,以养殖提高种植产出效率,种养结合模式提高了产品品质、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

缇香谷园区通过无公害产品与产地认证,园区以山区特色为核心拓展农耕体验、产品文化包装等。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以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为主线,提出利于农民创业就业的引导政策,在生态文明与历史文明的结合下构建农民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鹤山区西部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在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乡创业,包括农家乐、主色、山货生产等,缇香谷园区以益贫性为原则,从技能培训、岗位提供到二次开发让农民参与到特色经济建设中。缇香谷把畜禽养殖、林间管理等向村民开放,提供养殖所需场地、粪污消纳设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园区购买种苗由农民自行养殖,还可在园区收割饲料桑、牧草等用于喂养,畜禽产品等收入全部归农民所有。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产业发展、基础完备,文化突出,形成特色乡村的集聚效应,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兼顾区域生态修复,实现产业联动、产村互动的路径建设。

地方文化、留住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