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正值暑假期间

小孩子纷纷开启“放飞玩耍”的模式

外出玩耍、活动相对比较频繁

不论是在道路上还是停车场

一旦家长或车主大意疏忽

很容易就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这些事故的发生

都是因为“汽车盲区”

中国交通频道·广东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对于【让孩子致命的汽车盲区】这个问题

大多数司机都提到了

“后视镜盲区”

后视镜盲区

以普通家庭轿车为例,车厢两侧从中部开始往后,与车身30度夹角以外区域属于汽车后视镜盲区范围。如果身高在0.7米以下的儿童靠近汽车,即使司机透过车窗直接观察,也很难发现。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去年在义乌,就发生了后视镜盲区导致的一起碾压儿童的事故。当时一位车主准备驾车外出倒车,结果不小心碾压到蹲在路旁玩耍的小儿子,小孩当场死亡。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除了“后视镜盲区”

还有这些盲区家长们要知道

并告诉自己的小孩远离

前后盲区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前盲区: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影响前盲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车身、座椅高度、车头长度、驾驶人身材等。一般当儿童身高少于80CM时,司机是看不到的。

后盲区: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员较远,盲区区域非常大。容易在倒车时候发生意外。当儿童身高低于110CM时,司机并不能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转头向后也不能看到。

ABC柱盲区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1

A柱盲区

轿车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叫A柱。每当汽车转弯或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2

B柱盲区

B柱盲区是经常被忽略的,因为在距离车身右侧一个车长度的距离,是比较大范围的一个盲区。因为车辆安全的考虑,车辆的B柱一般都会比较粗壮,又因为右后视镜的角度问题,无法覆盖到那么远的区域。所以,右侧的B柱盲区是最常见的,事故发生率很高的盲区之一。

B柱遮挡形成的盲区,有可能会导致儿童靠近车身而驾驶员没有发觉,然后在突然变向过程中,把儿童碰倒而卷入车底。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3

C柱盲区

左、右侧车身的下方,是后视镜无法看见的区域,也是最大的盲区之一。因为位置非常低,有障碍物,或者有小朋友经过时,这区域经常会被忽略。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上下坡盲区

车辆在上坡时,由于视野点与坡面形成夹角造成视野盲区,因而看不见相对方向的车辆和坡上的其他障碍物。坡上车辆下坡时也会遇到类似视野盲区的情况。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人为盲区

人为盲区是由于驾驶者因为缺乏相关常识而人为造成了视线盲区,比如,一些司机习惯在后挡风玻璃贴上 颜色较暗的遮阳膜,或者一些女性驾驶员在前后挡风玻璃上悬挂毛绒玩具等,这都造成了很大的盲区。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由于孩子体型较小

常常容易处在车辆的盲区中

开车的家长要注意

1.在多儿童和出没的小区内开车,要集中注意力,注意控制车速以便随时作出反应,在通过路口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

2.提醒孩子不要在道路上和车辆附近玩耍、教会孩子认识基本的道路交通标识和交通规则。

3.上车前,养成主动绕车一圈检查的习惯,尤其是在小区、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

4.上车后启动车辆前,先观察左右后视镜,回头看一下侧后方盲区内是否有人或其它物体。

5.转弯、倒车、停车时速度一定要慢,脚放在刹车上。当对周围情况不明确时,要停车下来查看清楚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6.带孩子外出时,要牵住孩子的手,不要让他脱离家长视线,尽好安全看管的责任。

同时家长们还要教会自己的小孩

告诉自己的小孩要注意

1.教育孩子不要在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

2.带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外出时,牵住孩子的手,不要让他们脱离家长视线。

3.教育孩子步行走人行道,不要进入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最外侧;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信号灯。

4.对于年幼的孩子,要随时有家长看护,不要让孩子独自玩耍!

对于家长而言

带领孩子外出时要格外小心车辆的盲区

对于驾驶人而言

开车前要多检查

行车时要多留意

减少车辆盲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让孩子远离交通危险

是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请让孩子们远离这些“死亡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