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1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說,“孩子剛上小學,感覺他什麼都不如班上的同學。做手工不會拿剪刀,寫字的握筆姿勢不對,體育課跳繩被老師說了幾句就哭。孩子變得畏畏縮縮的,說自己就是學不好,沒有了自信,你多說幾句,要麼就是哭哭啼啼,要麼就是大發脾氣,該怎麼辦呢?”

這個孩子一直是外婆帶大的,之前媽媽做導遊工作,長期帶隊出差在外。

爸爸做工程,也沒有多少時間管孩子。

後來媽媽辭職回家,添了二胎,這下子更沒有時間照顧他了。

所以看到這些問題出現了,就只能乾著急。

我跟她說,“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了,因為你在孩子身上沒花時間,是絕對養不好孩子的。”

就好像養一棵綠植,我們也得花心思給他澆水,瞭解它的習性,才能欣欣向榮。

記得有一次因為回了老家,就忘記了給我的一棵綠植澆足夠的水。

回來的那天,水瓶的水見底,綠植也乾癟癟地趴在瓶壁上。

我心裡非常後悔,因為我的小疏忽,它幾乎活不成了。

養孩子也是如此,雖然我們不會讓他們餓著渴著。

可是父母的忽視,也會讓他們內心乾涸,變得自卑、焦躁、叛逆……

沒有好習慣的養成,那壞習慣當然就趁虛而入了。

當自卑已經纏繞孩子的內心,那自信的陽光怎麼照射進來?


2


我們都想要一個自信的孩子。

可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首先是自我感覺良好吧,像李白說的那樣,“天生我材必有用。”

自信的孩子都有一個信念:“我能幹”,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

父母就要幫孩子從小樹立這個信念。

倘若孩子手工課用剪刀不熟悉,那回家可以無數次練習。

跳繩不行,那就帶他反覆跳。

未必這些問題不能通過練習解決嗎?

假如父母一直沒有幫孩子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而讓孩子繼續備受打擊。

那隻會損害孩子學習的自信。

一旦他的學習自信沒有了。

就會從遊戲中,或者跟同伴的玩樂中尋找自信。

他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練習手機遊戲,或者專門去搞點小破壞,來贏得同伴們的尊重,獲得自己想要的認同感,自我感覺又好了。

可路卻走偏了。

習慣養成後,你拉都拉不回來。

在這期間,父母的作用不可估量。

每一項新的技能掌握,當然需要時間。

不僅僅是孩子的練習時間,還有父母的陪伴時間。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3

上週六,我拉著小小魚去練習輪滑。

這一學期,他們班上有輪滑課。

我覺得挺好,能讓他更多的進行戶外鍛鍊。

因為我們之前一直沒有接觸過輪滑。

所以我看測評,找款式,給他選擇合適的裝備。

然後在家讓他先學會自己穿戴裝備。

剛開始,隔一天我們就練習一次。

因為我覺得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沒有這麼多時間給他們穿戴。

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訓練能增加他學習的信心。

他會有一種自我掌控感。

開課那天,到了學校。

大部分的孩子都提著裝備來了。

可有很多商標都沒拆。

甚至還有一位媽媽直接抱著快遞盒子來的。

對孩子來說,自己即將穿上什麼,自己怎麼穿戴滑行的裝備,都是陌生的。

這就會顯得笨手笨腳。

如果把教育的工作都交給老師,而自己花的時間不足。

那無形中會給老師更多的壓力,也讓孩子產生一些挫敗感。

這種挫敗感對孩子抗挫折能力提升沒有太大關係。

反而那些壞的體驗會損害孩子的信心。

做足了準備的小小魚,在那天自信滿滿地自己穿戴裝備,練習得非常不錯。

而我們約定,每個週六堅持練習。

那天陪他練習的時候。

我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在那跳繩。

應該是大女兒上小學了,需要練習跳繩。

媽媽在那認真地一遍又一遍的教。

而三四歲的小妹妹就在一旁,一會兒看姐姐學跳繩。

一會又看這邊的小哥哥學輪滑。

我想,那個女孩肯定會學好跳繩的。

更重要的是,她將來會感激媽媽的耐心,陪自己跳了無數次。

做父母,就應該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這樣的時間。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4


當然,我們陪伴孩子,並不等於時時刻刻地干涉和監控。

有很多的父母,時時刻刻盯著孩子。

看到孩子行動遲緩,犯了錯誤,馬上就出手去幹涉,對孩子指指點點。

這樣的干涉不是“引導”。

只會給孩子帶來麻煩。

因為你此時負面的評價裡充滿了不滿和指責。

只會讓孩子感到“備受挫折”,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

美國知名成長心理學家卡爾說:“信心的敵人是沮喪和恐懼。”

所以,當你看到孩子試圖完成困難的任務時,或者他們在學習或者操作上犯了錯誤時。

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他們。

而不是時刻準備插手、指責孩子。

父母不要代替和包辦,而是有效地引導和訓練。

當孩子玩積木時,你覺得他的房子疊得不好,不像說明書上變得城堡,於是你“善意”地幫他完成了遊戲。

你也許覺得這樣能讓孩子學到疊城堡的方法。

可是你卻忘記了,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信心。

記得小小魚兩三歲時,我想教他疊一些難的場景,他馬上會拒絕。

還把我推開。說他要自己來。

我會選擇尊重他,因為他說“我自己來”的時候,充滿了自信。

他相信自己能行。

而且他們也會在親自解決了困難之後,進一步強化這種自我認知看,進行自我肯定。

可是很多老人不會這樣。

他們強制地去幫孩子做一切事。

看上去是愛孩子,給他們解決一切麻煩。

可實際上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最大的麻煩。

他們的能力無法得到發展,因為孩子被剝奪瞭解決問題的機會。

不要覺得給孩子餵飯,給他們穿衣服穿鞋子,也能讓孩子獲得經驗,產生自信。

那樣只會讓他產生一種“我不行”、“我需要大人,離開他們更不行”的感覺。

這樣的孩子,在家裡熟知一切大人的心思和行動,可以輕鬆地達到自己的目的,看上去自信滿滿。

可是到了外邊,卻四處碰壁,弄得灰頭土臉的。因為外邊世界的規則,沒有誰是為了配合他而設計的,困難也不會在見到他之前就被自動清理。

請把時間“浪費”在孩子身上。

有媽媽說每次覺得陪孩子玩,就覺得特別糟心,因為明明可以一分鐘做好的事,孩子要花半個小時去做,還樂此不疲。我覺得我的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心裡不由得一緊。

可是,親密互動的親子時光,會讓孩子倍感關愛、越發自信。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我一直覺得,做父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因為我們養育的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孩子。

所以,這意味著我們自己也要不斷地去成長。

需要自我升級,做好每一個階段的準備。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童年的經歷,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愛孩子的方式。

讓我們的孩子,在規則與愛中,感受最大的自由。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領取太優競思體驗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