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在当今核武库中,除了爆炸当量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的巨型核弹头,还有一种可进行钻地攻击,专门打击地下目标的钻地核弹。人类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浅地层核爆炸试验,这种核爆炸除了产生冲击波、光辐射外,还会生成高强度的本地放射性尘降。而美国一些人积极提议发展小型钻地核弹的主要借口就是,由于这种核武器在爆炸前已经钻入地层足够深,而且爆炸当量较小,所以放射性尘埃会被土层掩埋,不会引起放射物质在大气中扩散,也就不会对平民造成危害。但科学家认为这种设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首先,这一设想对爆炸深度的要求过高。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进行过代号为犁铧的一系列核试验,希望通过地下核爆炸能够在地面开掘土方,为人工开凿运河作准备。但在这种试验中,除50%的核放射性留在了爆炸弹坑中以外,其它都成为了本地放射性尘降。为了避免放射性泄漏,美国曾在内华达州试验场进行了核试验,当时规定,5000吨当量核爆炸需要埋在200米地下,10万吨当量要埋在400米地下。即使是这样,这些经过严格密封的试验井还是发生了泄漏,并向周围环境释放出了放射性物质。所以即使钻地核弹能够钻入数百米的地下爆炸,爆炸还是可能在周围环境产生高放射性尘埃和气体。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其次,这一设想对弹体材料要求过高。要达到安全钻地深度,就很难保证核弹弹売不破损。目前估算钻地深度最科学的理论是长钎钻地理论。该理论认为,最大可能钻地深度与钻地弹长度和密度成正比,与打击目标密度成反比。计算结果表明,即使用目前强度最高的材料制造弹壳,其对地冲击速度也不能大于3000米/秒,而在所有条件都理想的情况下,其对应的深度也只有30多米。而在实际应用中,冲击速度和钻地深度都必须低于此值,以确保核装置和内部其次。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美国认为,由于美俄两个核大国已经签订了一系列的限制条约,各自的核武器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而与此同时,不少国家都或明或暗地在进行核武器的研制,这使美国军方领导人感到不安。他们认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真正威胁,并不是来自于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而是来自于所谓的无赖国家。但美国巨大的核武器库对其形成的核威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核问题专家认为,美国现在最小的核武器也相当于广岛原子弹,所以没有哪位美国总统会下令使用。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只是自己吓唬自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要摆脱这种尴尬处境,美国应该开发当量在10-1000吨之间的微型核武器,因为"使用较低当量的核武器不违反均衡原则,而对敌人又可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在冷战时期,美国建立了庞大的核武器研究体系,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美国内对于是否关闭核武器实验室的争论越来越大。1993年,克林顿总统宣布停止核试验,并签署了《全面核禁试条约》,1995年又通过了全球永久性核禁试决议。尽管1990年参议院最终没有通过这一决议,但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将遵守相关条款。这些情况使美国核武器实验室感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核实验室负责人透露,年轻科学家来到核实验室后只能作一些普通的可靠维护工作,这对吸引这些科技精英进行核武器研究十分不利。所以,近年来实验室一直在争取设计新型的核武器,为保持和积累核武器技术而努力。美国官员也不得不承认核武器实验室的这种状况对美国能源部正确制订新的开发计划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新型钻地核弹的出现必将改变以往人们对核武器的认识,也将对业已形成的核战争观造成冲击。首先,它模糊了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界限。以往军事家认为核战争异常激烈和残醋,与常规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界限,也就是战略家常常提到的"核门坎"。但新型钻地核弹如果能够像美国军方设想的那样,将使这一门坎大大降低,从而增大了核战争的危险性。因为这种武器既可以产生常规武器不可能产生的巨大威力,又不会造成传统核武器长久难以消除的附加伤害,在战争中可以像常规武器一样随意使用,不用过分担心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应。

另一方面,战争双方对这种武器性质的判断可能并不相同,使用方可能认为这并不会引发核战争,而受害方可能认为遭到了核突袭,而发动相应的核反击,因此,这种武器可能对平民的威胁空前的增大。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美国研制微型核武器,竟想当做常规武器是用避免爆发核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