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用茶湯淋壺等方法,為什麼不可取?

有人在泡茶時,喜將茶湯澆淋壺表,也有人喜用養壺筆蘸上茶湯不斷刷拭壺體,甚至有人泡茶後不倒掉茶渣,說是“內外雙修”,養壺更快更亮,還有人竟用拋光布擦拭壺體。

這些方法是有悖於紫砂泥性的。茶湯澆淋、蘸湯刷拭,違背了紫砂由裡而外透氣的物理,只能鬱閉氣道;殘湯存於紫砂壼,雖可隔夜不餿,但會有陳湯味,既對人體有害,也對壺體不利;拋光擦拭,必有劃痕,損傷裡相光澤怪異,會破壞紫砂質感。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為什麼新壺不如用過的壺“好看”

新壺通常保留著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顯得粗燥、亮。而使用過的舊壺細、潤柔,原因是壺內石英分子在不斷的冷熱交替中起著細微變化。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什麼是“包漿”?

“包漿”就是器物表面附著物的特殊光澤。是在時間的磨石,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蘊藉溫潤,幽幽的絕不張揚,予人一份淡淡的親切。

新器表面不會有“包漿";"包漿”也並不是由壺體滲出。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為什麼說“包漿”不是由壺體滲出?

壺體的結晶有助升溫,加入開水時,熱度會通過結晶體迅速傳遍壺身,達到瞬時急速升溫。而高溫的保持,則要靠真空狀的雙重氣孔結構。雙重氣孔結構並不大量透氣,否則茶香就會流失,紫砂壺也不會有聚香特性

由於加工的手法和程度不同,壺內表和外表的結晶程度是有差異的。內、外表微細的有吸附力的鏈狀開放氣孔分佈不一,外緊而內疏。

沸水衝入壺內,鏈狀開放氣孔會遇熱張開。茶湯的氣分子體積小於氣孔孔徑,可經由孔道由內及外通達,但它並不大量攜帶茶漬和茶油;茶湯的水分子體積大於氣孔孔徑,雖大量攜帶著茶漬和荼油,卻只能鬱閉壺內。當茶湯遍及壺表,壺表緻密的、齪熱膨脹的開放氣孔,才會吸附茶漬、茶油。

紫砂壺身並不吸附水分,泡完茶,用開水沖洗了壺後,壺內的茶漬、茶油、茶香就消失殆盡。如果壺身會吸附水分,晾乾極難細菌則可繁衍,異味則會濃厚。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何為“和尚光”?

明朝天啟年間著名學者江陰人周高起,博學強識。他在專論紫砂壺的著述《陽羨茗壺系》中說:“壺經用久,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鑑。此為書房雅供。若膩滓爛斑,油光爍爍,是曰“和尚光’,最為賤相。每見好事家藏列,頗多名制,而愛護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寶其舊色爾。不知西子蒙不潔,堪充下陳,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置煙瘴地面矣,豈不舛(音chuan,讀如‘喘’,錯)哉。

用現代漢語解釋這段話,大意是:紫砂壺經過長久使用洗滌擦拭的次數日漸增多,自然就會散發著黯然沉穩之光,拿在手上可鑑心性。這才是可供在書房裡雅賞之物。如果把紫砂壼搞得油膩遍佈,斑斑駁駁,油光爍」爍,那就叫“和尚光”了,是最低劣的品相。往往看到附庸風雅之主,家中的收藏頗為豐富,雖然名家作品不少,但他們偏好壺上的茶渣和茶垢,張開袖子,小心地撫弄,惟恐拭去那些汙垢,說:我這樣做,是為了寶愛茶壺的陳舊色。他們不懂得,即便是大美人西施,若是髒兮兮的,就是去充當下人,也是不會被接量的。用沾滿了茶垢的茶壺衝好茶,那就是把遠的姑射山的神人,安置在烏煙氣的地面,豈不是錯誤透頂了啊。

周高起這段話,用了《戰國策,齊人有馮諼》中的“下陳之典。原句是“富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古代統治者賓主相見時,禮品、儐從要在堂下陳列、站立。“下陳”低等級也。

養壺,這些你要了解(三)

注:本文圖片為《三足橋鼎》手工精製全美品,刻繪精細,出水非常有力度,工料俱佳;作者:王俊飛 青年實力派藝人;泥料:原礦老段泥;容量:180cc

不同的茶適合什麼樣的紫砂壺?

綠茶,為完全不發酵,或曬青,或炒青,或烘青製成。不宜沸水,一般不用紫砂壺悶泡

白茶,5%發酵製成。一般也不用紫砂壺悶泡

新制普洱生茶、花茶,宜選用300毫升左右、矮身、大口的綠泥類壺,將沸水涼至90℃左右沖泡。陳年普洱茶,則需沸水沖泡

黃茶,悶堆發酵渥黃而成黃葉黃湯。名品如“君山銀針”等,芽葉細嫩,顯毫。備種泥的紫砂壺均可,但以口蓋寬大型的綠泥壺更好。

青茶,半發酵製成。名品如北“武夷巖茶”、閩南“鐵觀音”、廣東和臺灣的“烏龍”等。選用穹蓋的小矮壺。各種泥料均可,以紅泥類最佳。

紅茶,80%發酵製成。名品如安徽“祁紅”、雲南“消紅”江蘇“宜紅”等及印度“阿薩姆”大吉嶺”和斯里蘭卡“錫蘭高地紅”,香味悠長,性甘,湯色紅濃。沖泡紅茶,宜選用小口、高身的紫泥、紅泥類壺,用沸水高溫悶。

黑茶,菌發酵製成,原料粗老,葉片暗褐色。名品如湖南“安化”、湖北“佬變”、廣西“六堡”雲南“熟普洱”等,湯濃、色深。宜選用口闊、腹扁的紫泥料小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