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區社區首創老友記社區茶館 和諧社區再上新平台

一、項目起因

蘇州工業園區楓情水岸入住1306戶,共計3386人,人均年齡36.5歲,其中年輕人的比例高達60%,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1788,是個典型的年輕化、高知化群體的社區。在楓情水岸社區孵化的社會組織有三個,文體社團隊伍十九支,各支隊伍之間如火如荼的開展活動,如爺爺奶奶舞蹈隊、爺爺巡邏隊、太極拳等都引起媒體的廣泛報道。但是其中的人員大多數是老年人,社區裡的年輕人對於社區事務的參與度不高、年輕居民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鄰里關係相對陌生等問題比較突出;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每次參與社區活動的成員的異質性程度也較高,再加上沒有特殊的交談技巧導致居民討論事情之時各抒己見,最終導致部分居民的意見不能很好地傳達,使得居民自治之路深受影響。因此說如何挖掘社區年輕人的潛能、建立良好地議事模式、真正實現居民自治尤為重要。

二、重點內容

楓情水岸老友記社區茶館通過開放式參與,讓社區內的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年輕居民在自由平等的討論中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的之中,挖掘社區年輕人的力量,每月形成既定的議事規則,真正實現居民自治。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了更好地讓居民走出家庭參與到社區活動中,社工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楓情水岸社區居委會的五位工作人員,通過商討最終決定走訪27幢和37幢兩幢的居民。選擇這兩幢的原因在於27幢的年輕的業主居多;37幢的中老年人居多,通過選取不同年齡狀況的兩幢樓,來探討社區文化對兩幢居民的影響。其次,進行入戶拜訪。在上門之前楓情水岸社區社工們制定了關於楓情水岸社區樓道建設的調查問卷,問卷分別從居民基本信息、鄰里之間狀況、對樓道文化熟識度以及樓道活動設計等四個維度開展問卷調查。同時,針對居民需求,楓情水岸社區居委會也制定了便民聯繫卡,整理了居民常用的聯繫方式,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本次走訪的目的不僅僅是瞭解居民的需求,同時也向居民發送第一次樓道活動的邀請函,由於擔心居民會忘記活動的時間,社工年文韜和社工魏小青也對兩幢居民進行了電話通知。在對兩幢六個單元的居民進行深度走訪之後共有40戶的130餘位居民走出家門參與了第一次樓道活動。大家喝喝茶,聊聊天,玩玩遊戲,活動場地耳目一新的佈置以及輕緩的音樂讓居民在工作閒暇之際在社區這個大家庭中得到片刻的安寧。事後大家也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很好很願意過來參加,大家也當場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

2、意從民來,行由民出。如何調動居民的興趣,讓居民“張開嘴”是關鍵。每次活動參與的居民都較為被動,組員間沉默的氣氛時常發生,為此社工特意向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相關老師“取經”學習與居民都通的技巧。通過熱身遊戲吸引居民的注意力,接著在社工的引導下,通過開放空間技術讓居民談談心目中的樓道以及希望在樓道內開展的活動,通過卡片法和簽名法的形式,評出了最受歡迎的活動是:樓道裝飾。社工發揮引導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引導大家就如何進行樓道裝飾建言獻策。社工利用開放空間技術在每單元中由居民自發選取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帶領本單元的居民共同進行裝飾。居委會通過愛心招募為每個單元提供五百元的愛心基金進行樓道的裝飾,青年人和小孩共同參與樓道的裝飾,拍成微視頻供大家欣賞。每個單元的樓道各具特色,最後評出“最美樓道”、“最溫馨樓道”、“最具童趣樓道”等“六最”樓道。

3、“居民議事廳”——我的社區我做主。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居民之間的熟識度的不斷增加,居民之間討論的議題也在不斷地加深,由每個單元的特性問題,逐步向整個社區共同關心的議題轉變。同時,再加上居委會的工作精力和時間有限的問題,最終經過大家的投票選舉,成立社區議事廳,由幾名活躍的居民小組長擔任議事廳的主要成員,帶領社區居民每月定期召開社區議事廳會議。“居民議事廳”的設立讓居民有了反映問題、商議問題、解決問題的平臺。居民從一開始的觀察者到參與者再到後來的倡導者和監督者真正實現居民自治。

三、創新亮點

楓情水岸社區的“社區茶館”利用世界咖啡的理論及社區茶館的參與原則,以全新的角度把對話當成一個核心流程,團體和組合可以透過對話去改變周圍的環境,慢慢發展達成共識。在分組談話的過程中,參與者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聆聽對方的觀點,然後透過連接重新組合,找到全新的觀點或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盲點。以分享、平等、尊敬為原則,開放和發散居民的思維,集思廣義,從多元的視角看待和討論居民共同關心的問題。

總的來說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創新:第一,傳統的對話和會談方式很容易由少數表達能力和意願特別強的個人所影響甚至操縱,很容易變為充滿攻擊性的單對單的辯論,只達到個人滿足自己小我的私人目的,對集體決策有反面作用,也不利於集體的形成和發展。社區茶館打破傳統模式,利用參與式規劃的方法,組織有效的、平等的、建設性的對話,讓每一個居民可以參與進來,在參與過程中加深對彼此的瞭解和友誼,更加深對社區的關心和熱愛。

第二,營造友好的會客氛圍,讓居民感受到被服務的感覺,也讓他們感覺到社區像家一般的親切。 同時,社區和大學共建,讓最新的國際理論知識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技巧和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同時得到了提升與鍛鍊。再者, 在活動的設計上,本項目摒棄了傳統的搞講座、上大課、貼海報的形式而是通過小組工作的方式,更加註重團體動力,在活動的設計之時更加註重居民的參與,通過開放空間技術的運用更加強調居民自決。

第三,注重活動的持續性。在此項目執行的過程中,每個單元選出一名樓道長,即便活動結束了樓道負責人也可以很好的帶領社區的居民自發的開展活動。

四、積極成效

老友記社區茶館項目的開展,改變了傳統的由少數人表達意願強的個人影響對話和會談方式,利用參與式規劃的方法,組織有效的、平等的、建設性的對話,讓參與的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年輕居民耳目一新,對社區的工作有了重新的認識與看法,在參與過程中加深社區居民對彼此的瞭解和友誼,更加深其對社區的關心和熱愛。

1.服務對象尤其是其中的年輕人的參與率大為提高。此前活動老年人和小孩子的參與較多,年輕人尤其是其中的男性青年的參與更是寥寥無幾,通過老友記社區茶館的項目,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社區的活動中,現在平均每次參與活動的年輕人保持在30人以上、參與的比例高達60%。

2. 交流途徑多樣化、居民自治再邁新臺階。qq群和微信群在線上的火爆運用也帶動了居民的線下的交流,年輕人在群裡自發組織活動;成立社區議事廳搭建居民議事平臺每月定期召開議事廳會議;選出樓道小組長帶領組員自發開展活動,為活動的後續開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