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我是大医生,和我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一位罹患脑部动脉瘤的单身母亲,千里迢迢从长春来到北京治病,医生给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但她却选择了另一种风险更高的开颅手术。这位母亲的理由既简单,也令人心酸,让当时刚入行的马永杰医师内心受到震动……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亲自负责的第一位病人

当时我刚刚进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有的神经外科知识仅仅只包括八年制课本上6个学时的理论课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凌主任讲解的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知识,主要内容就是动脉瘤,以及该类疾病的介入治疗现状。

刚好,我接收管理的第一个病人,就是一个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如果我不是已经实习了将近一年,能掌握医嘱系统和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肯定会更加手忙脚乱。

甚至在常规诊疗时,还多亏有一个进修大夫的耐心讲解才能完成,但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在管理病人时,我要负责她的每一件事情,包括术前准备、各项化验检查、会诊等等。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病人两次入院, 选择了高风险手术

也正是这样的接触让我了解了病人的经历。她是一位单身母亲,只有一个女儿,千里迢迢从长春来到北京治病。

在老家时,她因为右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而去检查,经过核磁共振发现了右侧颈内动脉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当地医院没有条件给予干预措施,建议她来北京就医。

病人第一次入院时本来打算进行栓塞治疗,双抗都已经开始服用了。但后来,经过反复商量,她最终还是决定做开颅手术。

手术前,她先出院静养,等待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才再次入院准备接收手术。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手术风险高,病人心理压力大

开颅手术对于未接触过医学的普通人来说,仅从手术名称上就令人心惊胆战。而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据我了解,主要是病人考虑到栓塞治疗花费较高。

作为单亲妈妈,她含辛茹苦地把女儿拉扯大,女儿也稍稍独立,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十余万的手术花费对于她们的家庭来说确实吃不消。

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住院时迟迟下定不了决心的原因吧!为了不给女儿增加太大的经济负担,她才决定做风险相对更高一点的开颅手术。

可想而知,这位母亲也担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手术前她甚至跟我说,“马大夫,我如果是有啥闪失,我的器官直接就捐献了。直到手术台上,做全身麻醉之前,她还一再强调这个想法。

执行手术者,也就是我的导师张鸿祺主任,他一直在安慰病人,“不要想那么多,安心地准备手术,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动脉瘤破裂,及时转危为安

手术前的一切化验、检查,以及眼科会诊都非常顺利,几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我们都希望这位母亲能够尽快接受手术,尽快地解除病患。

从手术前病人摆体位,到刷手、消毒、铺巾等准备工作都是我的导师在做,边做边耐心地给我讲解。而我知道,在平时他已经不负责这部分内容了。

尽管我们所有人都小心仔细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但手术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

首先是开颅,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见到正常的大脑,这个奇妙又奥秘的器官。然后是一系列在我看起来一知半解的手术步骤,才让动脉瘤慢慢地显露出来。

然而就在夹闭过程已近尾声,调整动脉瘤夹位置的最后时刻,动脉瘤却发生了破裂!这意味着,手术基本上是前功尽弃,接下来是遥遥无期的止血。

止血的过程转眼就耗时大半天,导师终于顺利夹闭动脉瘤。经过复查造影显示,承载肿瘤的动脉血管还是有些狭窄,但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此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从早上九点开始进手术间,我们总共奋斗了近17个小时!

手术后,病人经过监护室老师们的悉心照顾,顺利出院。出院时病人神志非常清楚,肢体感觉和活动情况与术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坚强的母爱,令人震撼

这位伟大的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因为她是我的第一个病人,更加是被这其中流露出的不寻常的母爱所震撼——明明栓塞手术创伤更小、痛苦更少,却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宁愿选择自己承受更多的痛苦。

为这份母爱,这份亲情,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相信也是这位母亲坚定的信念感动了上苍,帮助她们母女度过了难关。

真心祝福她们一切顺利。

长达17个小时的开颅手术,医生沉着应对危机,拯救一位坚强母亲

(马医生与其他病人合影)


——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大医生会及时为你解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