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行日记 之三:夜到长春

东北旅行日记 之三:夜到长春

夜到长春

申弓

游完沈阳的最后一个景点,是下午3时。导游便将我们送回北站。因为外边太冷,我们便都窝在候车室里,一直等到五点半,才被通知检票上车。从沈阳到长春的火车是动车,我们的座位是一号车,大家拉着行李,从车尾赶到车头,将前半截车厢占得满满实实的。动车的好处一是快,车厢里不断有电子提示,时间,速度,车内外气温等等不停地显现在车厢的两头。从速度上看,应该是比一般火车要快,那速度都在150公里左右,最高时达到160多。车外气温从零下18度,直变到零下23度。

在沈阳时,因为尚早,我们便将晚餐安排在长春。经导游小韦联系,说是定在东朝阳路的向阳屯。7点50分下车,与长春的导游接上了头,便将我们一直拉到了用餐饭店。长春的街上没有漫天的大雪,可也留有不少的残雪,其寒冷的程度要比沈阳大一些,也许是因为肚子饿了,下车走出广场时,觉得牙齿打起了点来,大概这就叫饥寒交迫。

东北旅行日记 之三:夜到长春


东朝阳路是条不算太大的马路,我们用餐的饭店向阳屯就座落在这里。这是一间以农家风格命名的饭店,走进店里,会觉得好象走入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感觉。门口的上方,写着一条口号: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进入一楼,下面是一尊伟人塑像,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楼梯是木制的,两侧是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二楼叫向阳屯二队,如此类推,三楼是三队,四楼也就是四队了。过道上陈列着些农具,诸如犁头,风柜,马车轮子等,上面挂着些农产品,有稻谷,玉米,辣椒等。那些厅都是以人名命名,如马小辫,黄世仁,贾寡妇等,里面也相应放些与这些人物相应的图片。我们用餐的是个较大的厅,叫侃秀才,里面放着几排书架,中有《辞海》及一些农业技术的书籍。过道里还有一幅漫画的复制品,叫“念念不忘阶级斗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里面画的全是当年红卫兵批斗的中央人物,每个头像都打有姓名,粗看下就有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周扬等等。年轻人也许没有知觉,我们这代人看见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即会跳出脑海,整个感觉是,即想看到,却又翻起了那段不愉快的记忆。

那菜色也多是打上农家菜的名字,而且又都挺丰盛,丰盛的最大特点就是大盘,我们一行15人,分成两桌,用完后还剩下足足一半。

东北旅行日记 之三:夜到长春


在家里,对长春的了解就只有第一汽车厂和电影制片厂。此行来到长春,团里安排了一项,就是参观东方好来坞―——长影的第二期工程。本来是抱着参观长影的心情而来的,听说电影厂进在修理,不接待,来看看这二期工程也好。二期工程称之为打造东方好来坞,所有的设施均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当汽车将我们抛下来时,肆虐的寒风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不得不将围巾裹紧,将手藏到口袋里。在这里,安排我们进行了各种的体验,有拍电影现场的,有后期制作的,有立体电影及动感振撼电影。其中那个立体电影还带有风、汽、味等感觉,当一只昆虫的尾巴对着我们的脸面喷出液体时,耳边确实感受到有一股冰凉的风吹来,并且是湿漉漉的,以致不得不用手去狠抹了一把。在拍摄现场,有人被选出来参加了互动,用手抓住了一架飞机的下杆,用脚一蹬,大喊救命,那画面便是一架飞机在高空上的惊险了。后期制作的声音录制了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原来什么风雨雷电马车先进等的声音都是来自于人的操作,那道具也再简单不过了,是一些纸或布或铁皮或铃铛等。最为振撼的要算那个动感球影了。进去时,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坐在一个小间里,一共三排座位,每排三个,有扶手,有安全带。坐上之后,不知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反正是周边的围栏不见了,只见茫茫的天空,无数的星星,我们坐着的位子一下子变成了飞船,向着茫茫太空飞奔,经过了多少的星球数也数不清,经历了多少风险也是记不清,最后飞船停靠了,栏栅升上,便又是原来的座位,一点也没有挪移,却让我们跑过了不知有多少光年。

东北旅行日记 之三:夜到长春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协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已出版小小说集《男人风景》《做一回上帝》等14部。曾获得广西文艺铜鼓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国家大书。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钦州市文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