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我來自1988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30歲一直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年紀,到了壯年階段,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相應的知識背景,遇事能獨當一面,所以也常常被稱為“三十而立”。“二代”群體,成長於優越的家庭背景下,他們的30歲跟普羅大眾有相似之處,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為人父母,需要肩負新的壓力。但不同的是,他們的30歲更多的與家族企業、時代大環境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要面對的壓力更多來自於家族傳承、企業管理、與創一代的父輩們溝通上。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30歲的他們清楚的意識到,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如果還是依靠原有的資源、方式發展企業已經行不通,他們應該既是家族企業中的傳承者,也是追逐者,這樣才能在這個科技日益更迭的時代,跟上步伐,改革創新、永葆企業發展活力。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01

李雲鵬

用兩年半趕超別人的二十年

三年多前,李雲鵬開始回國發展,中國的一切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而對於一個從小就在西方環境下長大,深受西方教育影響的人來說,用兩年多的時間快速學習“中國式關係”,學習企業管理,更像是在中國重新生長了一次。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李雲鵬

滬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接力亞洲青年領袖訓練營二班同學

隨著80、90後“二代”的崛起,在企業傳承問題上都會提到一點——與父輩溝通不暢,尤其是與自己的父親。而在李雲鵬眼中,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自9歲那年,在母親的陪同下前往美國讀書,這一走便是十多年,父親又在國內忙著創業,能陪伴的時間少之又少。十多年的分別似乎並未拉遠這對父子間的情感,“父親更像是我的哥們和榜樣,傳授和教導我很多經驗和方法”。

兩年半VS二十年

2015年,完成了金融學碩士學位的他選擇回國發展,因為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說在美國學習的金融知識在中國市場不一定實用,“我就想要直觀地感受一下中國金融的發展程度”,於是他選擇進入了上海的金融機構試試水。

4個月後,他被父親召回了家族企業——江西省滬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剛回企業,父親沒有給他任何頭銜,考慮到對地產行業還比較陌生,索性跟新人一樣,從基層做起。

20歲的他有稜有角,忙著讀書,忙著處理學校事務;30歲的他,回到家族企業,變得成熟穩重,為了更好地參與企業管理,他逼著自己快速成長,用兩年半時間趕超別人的二十年,壓力可想而知。李雲鵬坦言:“跨專業的壓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金融跟什麼都有互通性,做地產項目時也可以用金融知識進行分析,但真正難的是‘關係’”。人際關係的合理運用,社交圈的拓展,在地產行業是很重要的,當年剛回南昌的他,在國內也沒什麼朋友,只有靠自己慢慢積累。

說到“二代”,通常就會聯想到“有錢”、“生得好”,對於標籤,李雲鵬笑稱:“在國外時對這個標籤完全沒概念,剛回南昌,別人提到我就會先說到我爸,提到我們的公司,我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很反感,心想這些都是我爸的成就,跟我有什麼關係。現在的我已經能夠坦然面對外界給我的‘帽子’,父親在事業上的成功,既給了我壓力,同時也給了我想要努力超越他的動力”。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新興概念助力企業轉型

李雲鵬離開家鄉前往美國那會,父親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我一直沒覺得自己是有錢人,父親也從小教導我要合理用錢。”聊起父輩的創業之路,他的言語中滿是敬佩,“他們那一代人什麼生意都做過,什麼苦都吃過”。最早的時候,父親也是從小生意做起,賺了第一桶金,又適逢90年代房地產熱掀起,於是開始涉足地產項目,2001年註冊成立了江西省滬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隨著項目和人脈的積累,企業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

時代不同,發展環境不同,如何順應變化進行革新成了李雲鵬關注的重點。“90年代的房地產市場和法律法規都不完善,那時候的地產行業相對更簡單化,就是拿地、開發、建設、賣房。而現在的地產環境越發正規化、合法化,政府和市場的調控也越來越明顯,甚至要面臨限價問題。所以現在的房地產企業更要有長遠的考慮和規劃,注重品牌化輸出和經營。”因此,房地產品牌化也是李雲鵬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回到滬昌不久,他就向父親提出了打造公司品牌的建議,如今公司已經註冊了一個品牌。

除了品牌化,李雲鵬還在考慮用新興概念拿地,將當下的熱點產業與地產行業相結合,比如電競和地產融合,打造電競產業園。“像父親這一輩人是不打遊戲的,但是電競行業在中國已經越來越火熱,政府也會比較支持這個行業,所以未來會考慮以電競地產的概念跟政府合作項目”。中國目前的電競比賽沒有固定場館,通常都是租借,交通、設備都成了最大的問題。他希望未來能將電競企業、場館都集中在一起,搭建一個綜合體,組建專業的電競產業園,這樣資源就能得到更好的整合。

在李雲鵬看來,未來房地產發展趨勢,會越來越向國外市場靠近,價格會逐步下降,擠壓掉部分泡沫後,市場會越來越穩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在慢慢升溫,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在慢慢回落,隨著國家的引導政策和人口遷移的影響,今後二三線城市會成為地產開發商競爭的主要市場。

最好的生日禮物

2018年對李雲鵬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今年他將迎來自己的三十歲生日,同樣也是在這一年,他嚐到了初為人夫、初為人父的幸福感。新的階段需要面對新的角色、新的人生。說起自己20歲和30歲最大的不同,天蠍座的他一臉沉穩:“20歲的自己對錢沒什麼概念,也不會去規劃,有了錢就會花掉,有了家庭,有了寶寶之後,就會開始思考錢到底該怎麼去花,思考以後的工作發展、家庭發展和寶寶的教育問題。”

妻子餘灩作為最親近的人,自然也最能感受到李雲鵬的變化:“談戀愛的時候他就能展現最真實的模樣,那時候的他有個性,會堅持自己的意見,成立了家庭之後,他變得更有責任感了,會更加照顧家人,為對方考慮得更多,對於即將出生的寶寶,以及孩子以後的教育問題,都會跟我溝通,讓我有了更多被愛的感覺”。

小兩口相識於2016年的一場單身派對,當有趣的靈魂遇上踏實的性格,彼此就被互相吸引了。學心理學的餘灩笑稱,“見到他就有種熟悉的感覺,就像心理學上說的相因性,會尋找自己習慣的人和事,他跟我的小外甥很像,踏實、穩重,會有莫名的親近感”。

小夫妻倆平時的相處模式還挺逗趣,別看李雲鵬現在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其實剛到美國的那幾年,他只會南昌話和英語,漢語拼音還是在高中學的,至今他還不會漢語的書寫,不過這一切都擋不住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這時候,餘灩就成了他的“語文老師”,你說上句,我對下句,文言文解釋也成了他們交流的一部分。這不,前一陣熱播的司馬懿,又讓李雲鵬對古人作揖產生濃厚興趣,於是兩人會在告別、見面時雙手作揖,來上一句,“夫人,我上班去了”,“相公,走好”,“夫人,我回來了”,“相公,上班辛苦了”……兩人甚至還商量著制定了“十條家規”,真是滿滿的情趣。

妻子的預產期在8月,從孕期開始,作為行動派的李雲鵬就把重心放到了妻子身上。聊到今年的生日禮物,他寵溺地看了妻子一眼笑著說:“寶寶已經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禮物了”。往年的生日,妻子都會準備驚喜,至於今年的生日禮物,妻子只透露了“保密”二字。

2018年對餘灩來說也是特別的一年,今年的她也將迎來三十歲生日,“共同成長”成了這個小家庭最好的概括。李雲鵬希望十年後能有自己的公司,家族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而對於即將出生的寶寶以及今後的家庭和教育問題他和妻子早已有了統一的認識。攜手過好每一天,踏實走好每一步,是李雲鵬和妻子對未來最好的展望。

02

劉嗣龍

時代賦予我使命感

三十歲,對於劉嗣龍來說,意義非凡,不僅標誌著一個男孩向男人的轉變,更代表著一個重情重信的承諾和由心而發的使命感。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劉嗣龍

寶健(中國)有限公司投資部董事

劉嗣龍屬龍。作為家庭的長子長孫,從小就被寄予厚望,而他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從學習到工作,劉嗣龍始終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劉嗣龍自小去了香港,後來赴美國接受西方教育。畢業後進入UBS,Barclays等投行的基金部門學習。“年輕的時候,心態總是不夠成熟。再加上從小就比較自信也比較得志,所以難免輕狂,不夠踏實,愛玩,愛喝酒,愛交朋友,有的時候也把握不好分寸,讓父母沒少操心。”劉嗣龍說起自己的過去,很坦誠,也很直率。

從小,劉嗣龍在嚴苛的家教中長大,父母從來沒有對兒子表現出溺愛。即使家境再優越,父母在經濟上從來不大手大腳,連大學學費和零用錢都不多給一分。“因此我從小就意識到,我要有自己的事業,靠自己賺錢。”

大學畢業後,劉嗣龍通過投資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年少的他覺得錢來得太容易,思想開始有了變化。他出入高檔酒店、餐廳、會所、名品店,夜夜笙歌,幾次因為喝酒甚至進了醫院。父母看到了他的變化,工作中遲到、早退、對工作不負責任,也沒有交代。父母苦口婆心,勸他踏踏實實把基礎技能學好,才能夠委以重任,然而往往最後以吵架收場。

“慢慢成長之後,我開始沉澱自己,看著父母邁入60歲,還辛辛苦苦工作在第一線,作為孩子就會有一種責任感,覺得是時候幫他們分擔。”而立之時,劉嗣龍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決定回到家族企業,以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切入家族企業。

走馬上任北京寶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部董事,劉嗣龍重新定位自己。過去的他喜歡發號施令,做事喜歡走捷徑。今天的他,會主動要求從公司基層做起,遇到問題會虛心地向同事請教。過去的戾氣和驕傲慢慢磨平了,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和與人為善。

得人心者得天下,現在的劉嗣龍不僅和員工打成一片,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連父母也對兒子的轉變感到非常欣慰。

儘可能推掉一切應酬,劉嗣龍三十歲的願望是能夠多陪父母吃幾頓晚飯。在飯桌上,他會把一天的工作和遇到的問題與父母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前覺得自己學歷高,對於父母和公司高層的建議完全聽不進去,做事全憑自己想象。當然遇到了很多矛盾和問題。現在反過來想想,其實父母的經驗是最好的教科書,所以我開始主動和他們交流和探討,他們也逐漸體會到我的成長,開始願意聽我的想法,願意放手把公司的一些事情交給我去負責。”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在學習了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策略後,年輕的劉嗣龍想要把自己的活力和所學到的知識帶到公司。他從研發、網絡的提升、產品的包裝等基礎建設入手,開始進行整體品牌的改造。“我想要把公司的流程更加工序化,整合經銷商的資源,給他們更好的工具,把他們從線下帶到線上,建立網絡商城平臺,讓更多人知道並且認可我們的企業文化。”

所謂接力,在劉嗣龍看來,不僅是對父輩事業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我成長的三十年,見證了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三十年。到今天物聯網的融入,以及2018AI時代的誕生。我們必須趕上時代科技的迭代,從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到數字革命,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都在不斷升級和改變。作為一個生長在這時代的人,我覺得必須跟得上這個科技迭代的腳步。未來我會更關注生物醫療跟高科技領域的一些機會。”立足家族企業所從事的健康產業,劉嗣龍已經看到了未來。

03

應警輝

年輕是他的資本,理想是他的方向

三十而始,道阻且長;三十而立,不破不立。三十歲的應警輝沉著穩重富有擔當,年輕是他的資本,理想是他的方向。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應警輝

浙江保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保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臨危接班的應警輝通過勤奮和努力證明了自己,也為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站在三十歲的門檻上,應警輝的想法簡單而真實。“所謂三十而立,我的理解並不是通一個外在的社會座標來衡量自己是否已經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定自己的生命是否開始了一種清明的內省,並且從容不迫,開始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

與大部分創二代一樣,應警輝的成長之路被安排得順風順水。從英國大學畢業後,他回國第一時間便進入了家族企業的輪轂公司。在基層鍛鍊了一個月,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應警輝就跟父親提出要當總經理。“當時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一心想要做大事,就這樣走馬上任了。”

初出茅廬卻年輕氣盛的應警輝沒少碰釘子。進入企業後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新老過渡時遇到的衝突,有和父輩之間的理念不合,也有難以取得中高層的信服,空有一腔熱血,很多設想推進不下去。“很多企業的老員工,是看著我長大的。”應警輝說,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很容易被企業那些元老當成不懂事的富二代,要怎麼磨合好,是自己坐穩這個位置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為了更好地融入企業,瞭解公司的運作情況,他住在廠裡宿舍,生活工作都跟基層員工一起,和上上下下打成一片。員工開始認可這個“小應總”,並且慢慢願意教他一些東西,開始逐漸形成默契。

就當一切都慢慢好起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奪走了應警輝父親的生命。24歲的應警輝臨危受命,接下了董事長的重任。“無論從生活還是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個突然的打擊。我甚至沒有時間去悲痛,沒有時間去思考,就得把企業和家裡的所有事情抗上身。”那段時間是怎麼走過來的,在應警輝的記憶中是一片空白。他只記得不斷地告訴自己:不能垮下,家庭和企業都需要你。

特别策划|我来自1988

在接下來的時間,應警輝輾轉於合作企業、銀行、客戶、供應商和政府部門之間,一遍一遍地承諾會擔起集團的重擔,不厭其煩地向對方講述對企業未來的規劃和發展策略。同時,他在公司內部召開員工大會,穩定安撫大家的情緒,並鼓勵大家一如既往地將精力投入在工作上。

“在當時,這就是一種本能,容不得你多想。不能讓父親創下的公司倒在我手裡,不能讓父親失望。”從小到大,嚴厲的父親甚少對兒子表示認可,更別說褒獎,然而這一次,應警輝覺得,“如果父親能看見,他會欣慰的。”

危機之後,應警輝在企業內部大刀闊斧進行升級改革。他大膽做減法,捨棄部分產業,回收資金和人才主攻汽車輪轂和保溫杯,並且從低端的代加工模式開始轉變為自主生產和研發。通過引入先進的機械設備大大提升了公司的自動化程度和技術革新能力。同時,通過信息化管理,將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升了一個臺階。進行人員改革,果斷提拔新人,對原有管理層進行更替,組成了一支全新的、年輕化的團隊。到今天,集團業績比接手時幾乎翻了一番。

從時常頂撞父親的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到今天從容不迫、獨當一面的成功企業家,兩個孩子的父親,經歷了磨礪、成長後的應警輝表示,自己這一路走來還有很多不足,還有很多夢想。

“30歲可能對我來說更像一個起跑線,或者說現在我才真正感覺已經準備就緒了,準備可以開始跑了,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當我們問到如果有一次機會可以改變過去,應警輝毫不猶豫地說,會多花點時間跟父親相處,少頂嘴,多交流,多溝通。“自己當了父親以後才理解父親的用心,但這一切都只能是遺憾了。”

應警輝說,父親把95%的精力放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只剩了5%留給自己和家庭。可對於現在的80、90後來說,這不符合他們的生活狀態和普遍追求。目前,他把大約1/3的時間專注於企業,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將公司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自己的技術,成為讓消費者信得過的企業。同時,他儘可能抽時間去充實自己和陪伴家人。

在外人看來,或許30歲的他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多需要歷練的地方,但他一直在努力成長,並且不吝於展現擔當。

(向上滑動背景色部分可查看更多內容)

(向上滑動背景色部分可查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