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爲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小學生疑因踢倒中學生自行車被迫吞下鑰匙”、

“安徽懷遠火星小學副班長逼同學喝尿”、

“女生99秒被扇32記耳光”、

“彭州校園暴力中學女生35秒被掌摑14次”……

河南伊川某中學一女學生在教室內,

被兩名女同學輪流扇耳光,

並用手機錄像。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還有這些孩子們...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根據《青少年自護教育工作通用手冊》,校園暴力最常見的是針對人身的暴力傷害,暴力傷害包含了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校園暴力中的性侵、侵財犯罪各佔12%。

而初中是校園暴力發生的主要學齡段

(數據來源於:2017年1月6日中青公益文章)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校園暴力的成因

1.日常摩擦 55.0%

2.錢財糾紛 17.5%

3.情感糾葛 15.0%

4.偏激心理 7.5%

5.其他15%


校園暴力處置結果

1.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佔比為72.5%;

2.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件佔比為27.5%,且以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姦等罪名判罰居多


遭受暴力的情況

1.言語暴力 63.6%

2.軀體暴力 23.9%

3.搶奪(盜竊)財物 12.5%


遭受暴力的原因

1.言語不和 53.8%

2.嫉妒 21.2%

3.討厭對方 17.4%

4.毫無理由 7.6%

在校園暴力案件中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我希望,這些數據,能夠逐年下降,甚至消失。畢竟,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後遇到這樣的校園暴力。

我們來看一下網友們的那段不願回憶的“黑暗時光”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校園暴力帶來的痛苦記憶還在被喚起,潛藏在環境中的隱患還未被消除。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那些說「校園暴力,這不是什麼大事吧?」的人,看完上面的案例和數據,你還這麼認為嗎?

回顧近幾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可謂是觸目驚心。

“校園欺凌”、“校園暴力”

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彙。

伴隨著這種字眼出現的,

往往都是遍體鱗傷的案例。

可以說,“校園欺凌”、“校園暴力”

已經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有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魯迅先生筆下把中國人描述為看客,其實現在很多人依然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總是想著自己孩子沒有那麼倒黴,校園暴力不是那麼輕易就能遇見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學校被人打得鼻青臉腫才算遭遇校園暴力,其實校園暴力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校園暴力就是孩子在家與學校之間遭受的一切由外力所造成的蓄意侵害行為,包括身體上的、心理上的、自尊上的等等。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1.性格內向、害羞、怕事、沉默寡言、表達能力不佳者;

這類孩子在同學中間不受重視,在學校朋友很少,受到欺凌後不敢跟老師和家長反映。

2.缺乏與同齡人相處的社交技巧、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他人,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者;

這類孩子在同齡人眼裡可能成為“異類”,很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排斥。

3.有身體障礙、智力障礙者;

通過欺負比自己弱的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或變相顯示自己的強大,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很明顯。

在《Legal high》裡,古美門律師有一句:欺凌的本質,其實是氣氛。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家庭氣氛、社會氣氛、校園氣氛,都是校園暴力的影響因素。

所以,校園欺凌現象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應對校園暴力上,各國都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我國也於去年11月公佈了相關規定。

教育部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門印發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意見指出,少數地方學生之間欺凌和暴力問題仍時有發生,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必須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面對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很多家長表示心痛和無奈,沒有辦法改變孩子所在的校園環境,沒有辦法教育別人家的孩子,家長能做的就是正確領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有更健全的心智,正確的處理校園暴力事件。

如果孩子不幸遭遇了校園暴力事件,或者是校園暴力事件的參與者,家長不要亂了分寸,校園暴力事件可以從開始遏制,家長需要找到正確的處理方式。

1.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事,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活潑開朗一些,學會與同齡人相處。

2.多和孩子交流,關注孩子的細節;比如經常看看孩子書包裡的學習用品有沒有少、書本文具有沒有被人為損壞,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

3.多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情況,有時候孩子可能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和家長說實情,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良好聯繫,定時瞭解孩子情況。

4.謹慎交友,不交損友;引導孩子遠離那些有暴力傾向的同學,防止孩子被帶壞。

5.拒絕暴力遊戲;年齡小的孩子可塑性極強,往往會把在遊戲裡面學到的暴力行為運用到現實世界來,這種行為極其危險。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1、保持鎮定遇到校園暴力時,一定要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的拖延時間,爭取求救的機會。

2、求救,必要時,向路人求救,採取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3、保證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可以試著通過警示性的語言擊退對方,或者通過有策略的談話和藉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但是不要激怒對方。

4、一定要告訴家長!一定要告訴家長!一定要告訴家長!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各位家長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一定要告訴家長,不管遭受了什麼樣的恐嚇,都一定要告訴家長,不要自己承受傷害!讓家長處理這件事,讓家長用法律的武器制裁他們!

願所有遭遇霸凌的孩子,都能得到來自學校與家長的公正對待,能夠獲得帶他們走出陰影的安慰與支持。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總而言之校園暴力不是小事,也不是小概率事件,家長不能當鴕鳥,寄希望於別發生在自己身上。

無論是已經發生還是防患於未然,儘量多瞭解應對和預防的方法,自己心裡有個底。希望所有小朋友永遠不會成為校園暴力對象。

吞鑰匙、扇耳光,扒衣服,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