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奇虎360,魯大師你能IPO?

9月10日,跑分軟件 360魯大師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上市。

魯大師仿照國外權威的電腦分析軟件AIDA64、3DMARK製作而來,相對於AIDA64一類的軟件,魯大師界面簡潔,功能豐富,因而獲得多數用戶青睞。

由於魯大師經常對電腦給出上萬、甚至幾十萬的分數,網友認為其測出來的東西僅當娛樂,被一度調侃為“娛樂大師”。

這家與360關係緊密的軟件公司,主要用廣告和遊戲進行流量變現實現盈利,在360體系下實現了獨立的發展。如今,PC流量見頂、人口紅利消失已是不爭的事實,魯大師的優勢又如何維繫呢?

魯大師發家史:魯大師已不再姓魯好多年

魯大師原名“Z武器”,其創始人是曾推出影響甚遠的“Windows優化大師有“中國優化第一人”之稱的魯錦。通過新電腦的主動安裝、裝機師傅或電腦城的預裝,魯大師在PC市場站穩了腳跟,2008年推出魯大師後一年多將用戶發展到幾千萬。隨後,魯錦慢慢淡出魯大師。

2014年魯大師由來自360的部門經理——田野接管,此時,PC市場開始下滑,魯大師日活用戶數已經下降到原來的一半,而手機網民也開始大規模爆發,佔比超過全體網民的85%。魯大師業務也從硬件檢測工具擴張到移動領域並涉足軟件、硬件、遊戲以及金融、娛樂領域。

魯大師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安兔兔,但是安兔兔被完全納入了小米麾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一直以來被詬病偏向小米的手機。而由於魯大師背後的360手機業務規模小沒有運用魯大師的跑分營銷,魯大師在測評地位相對公正,成為各方的首選,但其專業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因為掌握巨大的流量,魯大師通過流量變現獲得高額營收,成為今年的扎堆上市潮中為數不多的盈利企業。

營收高速增長

招股書顯示,魯大師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2906萬元、6981萬元、1.22億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69億元,上年同期為5389萬元; 2016、2017年 同比增長分別高達140.24%、75.56%,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更是達到214.93,翻了4倍,營收保持高速增長。


沒有奇虎360,魯大師你能IPO?


魯大師的盈利模式主要來源兩方面。一是線上流量變現,二是電子設備銷售。

魯大師主要通過免費軟件聚集大量用戶,利用流量開展廣告、遊戲運營等業務,由於輕資產模式,盈利相對較高。

根據招股書,企業產品每月活躍用戶約為97.5百萬人次,包括:實用軟件的82.3百萬人次,遊戲庫的15.2百萬人次。其中魯大師軟件的月活用戶在pc端為59.4百萬人次,移動設備端為3.8百萬人次。

2018年上半年線上廣告和網絡遊戲聯運業務收入9554.8萬元,佔總營業收入1.7億元的56.3%,而2017年上半年這兩塊業務的佔比更高達98.5%;2018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824.7萬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3016.8萬元增長26.78%。

魯線上流量變現整體毛利率很高,但是呈現下降趨勢,2015、2016、2017、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94.6%、87.0%、85.0%、78.2%。


沒有奇虎360,魯大師你能IPO?


電子設備銷售,採用在線電商平臺及線下批發方法,進行二手手機銷售、智能能配件銷售等,所得收入分別為30萬元、40萬元、230萬元及7420萬元,分別佔總收入1.0%、0.6%、1.9%及43.7%。

毛利率由負轉正,2015、2016、2017、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11.3%、-1.7%、7.5%、2.8%。

電子設備的銷售可能成為日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與360的關係

沒有奇虎360,魯大師你能IPO?



從股權結構可以看出,魯大師的第一大股東為360科技,股權佔比達到41.37%,田野(大師控股)為第二大股東,佔比27.67%,然後是嵩恆網絡,佔比為23.64%。

魯大師和股東深度綁定,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公司股東奇虎科技和嵩恆網絡是該公司最大的兩大客戶,其中,奇虎科技為三六零科技全資子公司。

根據招股說明書,魯大師大部分收益來自奇虎科技及嵩恆網絡 2015年至2017年來自奇虎科技的收益分別為14.5%、37.0%和40.7%15.8%。2016年、2017年來自嵩恆網絡的收入佔比為12.9%、33.9%、38.8%。2017年兩家公司合計佔總收入比例達到70.9%。截至2018年6月30日,來自這兩家的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15.8%和6.3%。魯大師還稱,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大部分收益將持續來自奇虎科技及嵩恆網絡。

不僅如此,魯大師的多家供應商與奇虎科技相關。招股書顯示,奇虎科技為魯大師提供服務器租賃,併為其檢測魯大師軟件及收集洩露資料。由於此前作為奇虎科技的一個部門 ,後者存儲了魯大師的所有運營數據。

可見,360一直為魯大師供血。

未來增長成謎

雖然行業地位領先,但現實也在發生變化,魯大師賴以增長的優勢因素,正在新的語境中逐漸失去話語權。

就目前的主要業務——流量變現而言,魯大師的流量優勢其實吃老本的成分很大。

當前魯大師面臨的最大難題是PC流量見頂,主業增長勢頭可能放緩,這也是所有PC類工具的共同困境。魯大師的功能不算少,但是品牌知名度是和跑分緊密相聯的,硬件檢測功能競爭對手很少,消費者安裝魯大師僅出於硬件檢測需求,平時優化的功能可由360等軟件完成,用戶粘性不足,被卸載幾率大。

而在移動端,即手機端,隨著消費者對手機的認知更加全面,跑分觀念已經由原來證明手機實力的主要標準轉變為如今的小眾需求,跑分時代終將落幕,魯大師在手機端的增長也將面臨困境。

而對於新發力的電商業務,也是前景不明。

截至2017 年,全球市場上僅是翻新手機的交易臺數將增長到1.2億臺,累計規模將超過480億美元。第一財經發布的《2016分享經濟發展報告》:參照國際計算標準,初步估算我國2016年包括二手手機在內的閒置市場規模約為1462億元。

儘管二手手機、智能硬件具備一定前景,但是行業廝殺已經成為紅海。3C數碼的電商仍然以京東、淘寶更具優勢,二手電商也有閒魚、轉轉排著隊,魯大師知名度略遜一籌,2018上半年服務及銷售成本”將近9298萬(2017上半年只有810萬,2017全年也只有2012萬),高昂的代價背後仍然前途未卜。

從當前營收狀況的來看,魯大師的智能設備賣得並不怎麼好,該業務從2017年下半年才開始發力,魯大師的“經認證二手及原廠智能手機銷售”業務在2017年只佔收入的1.1%。

總的來說,魯大師表面上營收還在繼續增長,但業務模式並不清晰,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關注重點。是轉移業務重心,或其他獨特方式,魯大師的未來前景尚需留待觀察。不過即使成功上市,短期也難以出現爆發式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