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五个关键点,高效课堂并不难

一 让自学真实发生

高效课堂的概念体系里预习可理解为自学,自学不仅仅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还在于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步,有了这个起步,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负责任,才能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在帮教师的忙。遗憾的是,有不少自学成了学生在课本、参考书上找到答案。只有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算是成功的自学。自学的基本流程:裸学(不看资料)——助学(借助资料)——记学(消化吸收)——量学(自查反馈)。

二 流程切忌走形式

高效课堂的流程不能硬套模式,依据学情,“学、展、点、练”几个环节可任意排列组合;针对每个问题,“学、展、点、练”一步能完成的就不要进行两步,两步能完成的就不要用三步。

三 警惕“新碎片式教学”

与过去烦琐分析不同,把一篇课文翻来覆去地嚼,不厌其烦地问,肢解成了碎片。如今,是从文本里截取几个碎片,供学习、品赏,然后用一两个活动环节连接起来,看着既美观又有用,实际上对于学习文本而言,属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对于语言增长而言,也是微乎其微,所得甚少。

四 探究学习等于在活动中学习

许多教师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于是课课必安排活动。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首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推测、猜想、规划,找出可行性方案,最后由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获得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五 警惕评价的异化

关于评价,合理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初期阶段重视评价,中期阶段变化评价,后期阶段淡化评价。在高效课堂的成熟阶段,应该用习惯、文化、精神引领学生。许多时候,课堂上的廉价掌声太多,后果就是一些学生患上了“赞美疲劳症”。课堂上的评分环节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各学科教师打分标准不统一,同一层次的行为打分差距悬殊;优等生重复发言多次得分;一个小组不同层次学生发言打分相同;同一层次的学生读答案、背答案、用自己话说答案、艺术呈现答案打分没有区分;点评过于注重对外在形式的点评;只评回答的次数,忽视回答的质量;重视小组评价,忽视个人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