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形象——"中国,了不起"

李瑞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形象——

8月1—15日,“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了跨国调研,与目标国政界、学界、商界及普通民众、青年学生、中国文化爱好者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在为期两周的调研期间,目标国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真挚友好的民间关系,让课题组收获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 俄罗斯:一带一路推动双边合作

作为中国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的关键合作伙伴。从国家领导人高层会晤到各方面的经贸合作,再到人文艺术交流,无不展示出中俄两国正处在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上。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清单中,中俄签署的各类协议项目占比很高,显示出俄罗斯在用行动与中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共同的安全构想、共同的发展理念、共同的建设事业,这是课题组在俄罗斯调研中最深刻的感受。

课题组在对俄调研期间,2018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国家大剧院创作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基金会之邀赴俄交流演出,成为文化节中最醒目的色彩。演出受到富有文学艺术传统的俄罗斯人的热烈欢迎。每当落幕之际,观众们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歌唱家多次谢幕加唱。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说:“剧目很感人,我很受感动。这虽然是一部中国戏剧,但拥有俄罗斯的灵魂,具有俄罗斯的风格,充满俄罗斯的个性。”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间“五通”目标正在逐项实现。中俄政治高度互信、经济密切合作、文化深度交流,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和世界稳定的压舱石,更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实践平台。正如俄学者季莫费耶夫所说,“一带一路”倡议将在俄中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 白俄罗斯:经贸和人文合作交流相得益彰

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友好关系,有一个特别的表达——“全天候友谊”。2016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决定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双方全天候友谊,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如今,这一“全天候友谊”正体现在两国交往的方方面面。

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的中白“巨石”工业园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项目。2017年7月,白俄罗斯公布了新版总统令,规定给予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企业更多优惠政策,为企业入园提供更多便利,并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几年来,中白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地区的37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在明斯克,会说中文的白俄罗斯人随处可见。在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等重要公共场合,中文标示详细齐全。白俄罗斯许多中小学已经在数年前就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学校把学习中文放在教学重要位置。一些著名大学的汉语言系成为品牌院系,培养了许多活跃在外交领域的专业人员。据了解,在“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中,白俄罗斯的汉语普及程度最高。

课题组与白俄罗斯专家学者交流时,他们都自豪地说,白俄罗斯是最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白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科瓦列尼亚说,“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和平互利的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该倡议不是简单的经济合作观念,更包含了深刻的国际合作哲理。白俄罗斯非常认同这一倡议,是世界上最早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

  • 乌克兰: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

在乌克兰基辅市,课题组访问了乌克兰科学院、乌克兰汉学家联合会和乌克兰科学院信息与技术研究所。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汉学家联合会会长基克坚科首先表达的也是乌克兰是最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部长弗拉基米尔·奥梅利安向课题组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课题组看来,无论是乌克兰还是白俄罗斯,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孰先孰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在实践中切实推进具体项目的实施。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目标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高度认知。

基克坚科说,乌克兰渴望与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关系。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乌克兰科学院东方研究院将于今年10月举行相关的圆桌会议,研究学习中国经验。在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的帮助下,乌克兰科学院东方研究院出版了《乌克兰—中国》杂志,不定期地介绍乌中两国大事。该杂志以多期特刊的形式,对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详细介绍。基克坚科向课题组赠送了刊登有中共十九大盛况和习近平主席会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照片的《乌克兰—中国》杂志作为纪念。

乌克兰科学院信息与技术研究所奥尔加·卡别耶娃研究员由衷地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吸引力。作为了解中国的乌克兰学者,她表示会努力呼吁加强双方合作和交流,并建议政府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

  • 民众眼中的中国:很了不起

课题组在调研期间进行的一些随访,也从侧面展示了目标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

位于乌克兰西部的边境城市利沃夫,拥有厚重的历史,同时又充满了活力。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不少外国游客。课题组在这里意外地收获到“你好”的中文问候,说话者是几位年轻的当地女士,其中还有一名中学生。她们告诉课题组,自己是中国文化爱好者,希望和中国人交流。她们的中文表达自如,

而令课题组感到意外的是,她们是通过在互联网上观看中国电视新闻、中文电视剧学习中文的。当问及为什么要学习中文时,她们回答,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得很好,来乌克兰开办企业、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如果学会了中文,她们也就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交流中,她们表达得最多的是:“中国现在很了不起,我们非常想去中国学习!”

也是在利沃夫,课题组看到一位年轻人在手臂上纹着一句中国成语:大器晚成。和他交谈后课题组得知,这位年轻人虽然对中国了解并不多,但对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能够来到中国学习、旅游。

在白俄罗斯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傍晚街道两旁摆满了出售鲜花、水果和蔬菜的小摊位。一位老人正帮助妻子销售水果。课题组购买水果的同时向他询问是否了解中国。没有想到,这位年过花甲的退休海军军官对中国很熟悉。他说,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经常能从新闻上看到对中国的介绍。他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十分了解,并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白俄罗斯经济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

点点滴滴的经历,看似平常,却不平常。在这些地处偏远的中小城市,中国人的足迹并不常见,但中国的形象对于当地人来说却不陌生。中国正在以“一带一路”等有效且富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方式,走入其他国家人民的眼中和心中。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担当正影响着世界,也重塑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了不起”——正在成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丝路万里行”专题调研项目“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研究”主持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