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南信大,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又名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是南京召唤神龙的唯一场所。

一场非典型梅雨以龙王山为中心,生动诠释了大水冲了龙王庙。

其身处龙王山北麓低洼地带,积水在此快速汇聚。一小时内的降水量超过120毫米,形成了不固定的湖泊,让本地居民充分享受到了龙王的雨露和福泽。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湖泊的出现是龙王山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生活在南信大的居民经过没有意义的抗议,接受了这种变化,无论它带来的是好是坏。

在饮食方面,本地打猎场所已经变成了花果山,新食堂大门变成了水帘洞。山顶储蓄的雨水疯狂在食堂门口洒下,不撑伞是出入不了的。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插一句,南信大身处浦口六合之交,是南京气象的重要来源,不过这次可能忘了预报自己。

从3号线转S8回校的大批居民,在地铁站上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奇观。

是的,在出行方面, 不规则湖泊的出现和持续发展的降水会让居民有一丝苦恼。

原本在校园内飞驰的坐骑,只有后视镜能勉强露出水面。

就算路过著名的搓衣板也没有了颠簸的感觉。浮力让水中的坐骑更加欢脱,但阻力却让它们迷茫了起来,没有了奔跑的动力。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在这种阶段,雨衣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泳衣或成龙王山居民人手必备的湖泊生存用品。

以95号汽油为食物的高端坐骑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湖泊将它淹没,限制了它的四条腿,只剩双眼在水平面上下闪动,烘托出了无奈的心情。

靠汽车,你只是公主;靠自行车,你只是皇后。龙王山居民只有靠自己,才能当上女王。

湖泊无论是漫到了膝盖,漫到了腰腹,漫到了胸口,都无所畏惧。而此时雨伞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这时装饰作用和辨识作用变得更大。

像这位仁兄,可能把自己想象成了莲叶下的一只青蛙;也有可能在向世人展示脚下的这条路,就像自己当年的情感道路一样坎坷。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毕竟是龙王山脚下的居民,他们充分的展现出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顽强而乐观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比如你会惊喜(吓)地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化粪池的味道。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地势相对较高的图书馆也享受着龙王的福泽,门口的石柱已经崩不住了。如果在石柱前来一场天然的沐浴,极有可能获得灵魂上的感悟。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漏水的电梯有点萌。如果你还敢进去坐,就能体验到美猴王进水帘洞后再翻个跟头到花果山深处的快感。

从地铁站回村的途中,五块钱的马自达没有了踪影,网约车不再接单,地铁门口的大妈也深知自己的劣质伞完全不是龙王的对手,早早收摊。

龙王山居民乐此不彼,可以一路欣赏天公所作之美。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大雨连绵,南信大的钟楼虽不清晰,却依旧可见。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宿舍一楼已被湖泊侵入,宿管阿姨不见了踪影,极有可能在一边捉鱼。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虽然还没见到汽艇和小木船,但居民表示已经在和相关企业研究滴滴打船的可行性,只不过目前在是否要划到地铁站上出现了争论。

南信大,实力证明为什么叫“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

总体而言,南京的雨很会找地方。河海大学名副其实,南洋理工大学对此习以为常,在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加入南京暴雨豪华套餐后,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令人拍案叫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