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武夷山下梅村村口的石碑上赫然篆刻着“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几个大字,拨开历史的迷雾,辉煌磅礴的“万里茶路”将由此展开。

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相传一位俄国贵族将两桶武夷山茶作为礼物献给了俄国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珍宝,从此武夷山茶在俄国贵族之间广为流传,并逐渐蔓延至寻常人家,成为了当地的必备饮品。

晋商常万达是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世家,他南下来到武夷山下梅村,与当地邹氏联手,购万亩茶山,在下梅的芦下巷景隆宅、新街巷、罗厝坊设立茶号,在当地老师傅的指导下将散茶精制成红茶、乌龙茶、砖茶,每年茶期,水旱路交替,经由恰克图开俄国市场,由一条骆驼队转而销往欧洲各国,贯穿欧亚,辟万里茶路,打造出武夷岩茶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邹氏与下梅的繁荣盛况。

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据《崇安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沿溪行,豪宅雅舍、雕栏石柱,无不映射着下梅村往日的富庶辉煌。

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当溪水畔,美人靠,倚栏相望,那是少妇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期。

商队顺当溪而下,溪水将村庄分为南北两岸,关于溪水旁的“美人靠”,当地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清朝下梅村商人邹茂章外出与山西晋商常氏共营茶叶生意,邹氏的妻子茂章伯母日日在当溪水旁的长凳上盼望着丈夫的归期,等到日落黄昏,却终因丈夫的繁忙而等了空,茂章伯母难忍相思之苦,幻化为一条鲤鱼沿溪追随丈夫的商船而去,等丈夫归来之时,又还原为美丽妇人,倚栏而靠。因此后人将这个风雨栏起名为“美人靠”,同时也成为了妇人们在夕阳斜照之下,望尽千帆,等待丈夫归来之所。

万里茶路:下梅古村

成于茶,衰于茶。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开五个通商口岸,武夷茶市的中心由下梅转至赤石,下梅村当溪流淌依旧,茶香仍存,但往日百帆过溪的繁荣景象却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尽管如此,下梅与茶的缘分从未断过,积淀在万里茶路上的人文精神始终是每一个下梅人的乡愁。

“美人靠”上不见了倚栏而望的妇人,但每一个倚栏而坐的下梅人手中都捧着一杯武夷岩茶,诉说着生活的点滴,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回望着下梅的百年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