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西安市鄠邑区东南13公里,有一个名为化羊峪的山口。化羊庙雄踞于化羊峪口,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南靠秦岭重峦,北面百里秦川。自古以来,这里便流传着:“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的说法——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9月9日,游览完沣东新城的诗经里小镇,我和家人开车前往鄠邑区的化羊峪。离开环山公路,向南穿过化丰村,笔直的道路尽头,便在化羊庙的范围之内,迎面是修葺一新的二天门。一对风化严重的石兽,分别矗立在大门两侧,守卫着庙宇,迎接着宾客。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绕过二天门,继续向上走,路边出现一座藏秀亭,里面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写着:“陕西省立户县师范学校旧址”。抗日战争时期,西安重要的学校,纷纷疏散迁移到外地。因此,当时陕西省教育厅决定:1939年,在化羊庙成立户县师范。

这里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户县周边地区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正当办学如曰中天之际,却因故将学校迁至腊家滩,后又迁至真花硙。1954年,并入西安师范学校,也算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前身了。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相传,化羊庙始建于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进行过七次重修。这里原有130余间庙宇,乃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宏伟,规模壮阔。可惜,破坏严重,仅存一座东岳献殿,保留元代建筑风格。近年,陆续修建起一大批建筑,逐渐恢复了曾经的气象——

1、五岳殿

化羊庙坐南朝北,第一座殿是“五岳殿”,乃近年新修建的庙宇,位于高大的台基之上,两侧对称有一对古柏。相传,五岳为顶天的五根大柱,每岳皆有主神,人称“五岳大帝”。

这里又名“东岳行祠”,为纪念商朝武将黄飞虎而建。黄飞虎被授予东岳大帝,古代的中国以东方为尊,所以他就居于五岳之首了。大殿之内,黄飞虎的塑像居中,其他四岳分坐两侧。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在五岳殿的台基下方,有一对萌萌哒的石羊。充分利用石头的原貌,头部为立体的圆雕,四肢采用了高浮雕,寥寥数笔,线条流畅,一只卧着的小羊便跃然眼前。虽然它的年代不确定,但是颇具汉代石雕的神韵!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看到这两只石羊,让我想到了有关化羊峪的传说:从前,这里叫扈阳峪,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被狼吃掉了好多只,牧童伤心地痛哭起来。一位神仙见此情景,遂点石化羊,凑齐了羊数,后来此峪便改名“化羊峪”。

2、东岳献殿

绕过五岳殿,拾级而上,迎面的山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新匾,重复着那句话:“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穿过山门,便进入化羊庙核心的院落。四株高大的松树,整齐分布,遮天蔽日;两侧对称的廊房,东西并立,形成一块封闭的区域,烘托出主殿的高大巍峨。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主殿名为“东岳献殿”,乃陕西省少有的一座元代建筑。此殿面宽五间六楹,单檐式庑殿顶,进深约6米,明间宽约4米,次间宽约2.8米,建筑面积达107.73平方米。在背后青山的衬托下,显得气势雄伟!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整个建筑属于厅堂构架,大体保留元代建筑风格,古朴、威严、壮观。站在献殿之中,抬头向上观看,建筑内部的结构一目了然,横梁上的彩绘依稀可见,斗拱之间,留有距离,正中悬挂着写有“恩流万类”的匾额。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在献殿前方,矗立着一通元代的石碑,碑高2.37米,上部为蒙文,下部为汉文。另外,还有一通明景泰三年所立的《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以及一通《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它们与这座大殿一起,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变迁。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3、东岳圣殿

穿过献殿,来到最后的东岳圣殿,这里正中依然供奉着东岳大帝。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也被称为“文曲星”,乃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仙。右边配享是宋朝“关中第一状元”——杨砺。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杨砺,字汝砺,陕西户县庞光镇杨家堡人。他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五年(930),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状元,乃宋朝的第一个状元,《宋史》中有《杨砺传》。相传,杨砺青年的时候,曾经在化羊庙刻苦读书。

宋真宗赵恒登基之前,曾经询问杨砺:“何年及第?”杨砺保持沉默,没有回答。后来,赵恒知道杨砺是状元,后悔失言。从此,赵恒对杨砺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杨砺去世之后,真宗十分悲痛,冒雨前往吊唁,由于车驾进不了胡同,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悼念追忆良久。回朝后,诏令罢朝致哀,追赠兵部尚书。

在大殿的一角,竖立着一块“万岁牌”,如今作了补修和彩绘。相传,宋真宗赵恒无子,杨砺曾奏请真宗,向东岳大帝祈祷,最后果然得一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真宗为报答神恩,特赐“东岳天齐仁圣帝”金牌于化羊庙,高七尺,宽一尺,雕刻精巧,书法挺秀,肃穆大方。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金峰寺

离开化羊庙之后,我们又向西,来到金峰寺,明代文学家王九思在《游山记》中写道:“由金峰东行半里许即化羊宫”。相传,金峰寺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寺内存有明成化十年(1475)所立的《重修金峰寺记》碑。

根据碑文中记载,金峰寺原有前、后正殿两座六楹,另有左右廊庑、祖师诸殿、伽兰、僧房、僧寮、楼阁等。此碑的碑阴,雕刻殿堂图,通过图画计算,殿宇达40多间,寺内原有100多亩土地,碑称:“被不屑子孙海门海时掠卖,寺已形成残破”。

随着历史变迁,庙宇几经沉浮,已经失去往日的巍峨壮观。如今,这里大门紧锁,门前晾晒着玉米,寺内隐约传来做佛事的声音……

化羊庙:户县山水之胜,兹地为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