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最近一位滿臉憂愁的大爺火了。大爺的“悲慘”遭遇很讓人同情,賣什麼,什麼就滯銷…一開始是水果:後來大概覺得水果不好賣,大爺就改賣蔬菜作物,結果還是滯銷。

不得不說,這些成功地喚起了大家的惻隱之心,僅僅需要一杯咖啡的價格,就能解決老人的燃眉之急,時不時地在網絡上掛起一股幫助解決 “農產品滯銷”的風潮。

但細心網友發現,很多“滯銷產品”的宣傳頁面,竟然用了同一個大爺的照片。有人戲稱:產品全滯銷,大爺不夠用。這位“大爺”是誰,照片來自哪裡呢?

近日,山西臨猗縣政府發佈的一則針對“臨猗蘋果滯銷”不當營銷方式的聲明引發關注。

聲明中稱,多個電商發佈“臨猗蘋果滯銷”的營銷策劃,利用打“悲情牌”營銷臨猗蘋果,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並且營銷內容有諸多誇大失實之處。

“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臨猗政府譴責、人民日報痛批

據臨猗縣政府調查,報道所選用視頻、圖片均拍攝於2016年以前,有的還採用“擺拍”方式,刻意營造果農的貧苦形象。

此外,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費者同情,電商刻意打造臨猗蘋果“醜”的特點,所呈現出來的蘋果都是有果鏽疤痕、麻點、黑點、龜裂的次等果,此類蘋果是客商將優質蘋果篩選收購以後餘下的殘次蘋果,僅佔很小的比例。

臨猗縣政府在聲明中還稱,個別平臺採取不當手段取得了加蓋當地鄉、村及果業部門公章的材料配合宣傳,並且陳述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大多平臺蓄意誇大果品滯銷嚴重程度,造成了蘋果價格的不合理波動。

據調查,主打悲情牌是一種常見的營銷方式,廣東徐聞的菠蘿、安徽一帶的蜜橘等農產品也都曾採用這種方式進行營銷,目的是為了吸引眾人眼球,博取消費者同情,短期、局部的方便了果農售果,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損害的是整體品牌形象和全體果農的整體利益。

臨猗縣政府發聲明後,人民日報隨後也發表一篇題為《被濫用的“滯銷大爺” ,你上當了嗎?》細數了滯銷亂象,並痛斥了“悲情營銷”。靠同情做出來的生意,不會長久,農產品滯銷除了用悲情套路還有哪些好辦法?

“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選擇銷售渠道

選擇正確的銷售渠道,要考慮農產品經營者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等諸多因素,其中關鍵的因素是目標市場的狀況、產品的特點和經營者本身的資源狀況。

考慮目標市場因素

1.目標市場的類型

農產品市場和工業品市場是兩類不同的目標市場。一般客戶在銷售農產品時,應適當考慮農產品不耐儲存的特點,儘量減少流通環節。

2.潛在顧客數量

如果潛在顧客的數量相對較少,經營者可以考慮使用推銷人員直接推銷;相反,如果顧客數目多,就必須考慮使用中間商進行廣泛的銷售活動。

3.市場分佈狀況

目標市場如果比較集中,經營者一般可採用直接銷售的方式;如果分散,則使用中間商。

4.市場容量大小

對於一次性購買數量很大的用戶,可直接供貨;對於訂單較小的用戶,可以通過中間商進行銷售。

考慮產品因素

1.價格

價格越高,越宜於選擇短渠道模式,因為多一次中間轉手,就要加上一定的中間商利潤,會影響銷路,一些價格較高的產品,最好是經營者用推銷員直銷。

2.產品耐久性

易腐產品或式樣容易過時的產品,週轉要快,渠道越短越好;而比較耐久的產品,則可以採用比較長的渠道銷售。

3.產品技術性質

一般技術性較高的產品,或售後技術服務非常重要的產品,經營者應儘量縮短渠道。高技術的耐用消費品,如需通過中間商銷售,必須設立修理服務中心,防止因無力承擔維修服務而影響銷售。

4.產品的體積、重量

體積大、重量也大的商品,宜短渠道銷售,以減少流通費用。

農產品經營者本身的資源因素

1.經營者的規模和聲譽

實力很強、市場聲譽高的經營者,一般利用少環節或直銷渠道,而資金和條件有限的經營者,多數要依靠中間的力量。

2.管理能力

管理先進的企業,可以直接派出推銷人員或自己設立銷售網點,使渠道縮短,缺乏銷售經驗和能力的農產品經營者,則可依賴中間商。

3.控制渠道的願望

有些知名品牌,為了維護產品的聲譽,控制產品的售價,寧願花費較高的直接推銷費用,採取短渠道銷售;有的經營者只求賣出產品,不想控制銷售渠道,大多依賴中間商銷售。

4.成本效益

經營者可供選擇的營銷渠道很多,但在選擇過程中,要考慮成本和效益情況,注意選擇低成本、效益好的方案,以利於提高其利潤水平與競爭能力。

“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農產品銷售需“法寶加持”

首先,銷售農產品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和特色;其次,農產品需要品牌;最後,銷售農產品需要平臺。我們在銷售農產品時做好這三項工作,農產品就不愁沒有銷路。

法寶一:產品好,有特色

多樣性的氣候特徵,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特點,為特色農產品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像這種地方生產的農產品是別的地區不可以生產的,所以,這些地區生產的農產品都好銷售,因為獨特,在別的地方買不到。比如蘭州的百合、靜寧的蘋果、靖遠的大棗、河西的洋蔥、甘南和臨夏的牛羊肉等,已在全國打開市場,銷售領域不斷拓展。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在注重產品質量的同時,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使名優特產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消費者的認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達到企業添利、農民增收的目的。

法寶二:打造農產品品牌

需要農企抱團發展,握指成拳,集中力量打出農產品品牌。例如:現在都不再是某一家企業的宣傳,而是集中宣傳名優特產品。這些產品集體“亮相”,形成產品的規模優勢和整體形象,提升產品“綠色、天然、有機、健康”的良好形象。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打某一區域品牌無可厚非,但如果拓展省外市場,必須立足當地,打出當地特色品牌優勢,才能形成整體品牌形象,增強競爭力。”

法寶三:政策扶持搭建銷售平臺

政府為農企農商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讓農企農商的農產品有集中展示的機會。名優特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並通過集中推介展銷,擴大市場銷售規模,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在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同時積極搭建電商平臺,促進農產品網上銷售。

“悲情營銷”遭人民日報痛批,“法寶加持”解農產品滯銷之困!

優化農產品銷售渠道

1.引進新品種,發展特色農業

由於大多數農產品品種單一、產品檔次不高,造成農產品需求較低,銷量不好。所以,農戶在選擇農產品種植時,應考慮引進投入少、產量高,評價好、銷量高的新型品種,一方面滿足廣大消費者多樣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種植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農戶可以依據地區氣候優勢考慮種植紅提、草莓、蘑菇、紅花、琵琶等經濟收入高的特色農產品,發展特色農業。

2.開展網絡營銷渠道,拓寬銷售渠道

網絡營銷是指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宣傳和傳遞產品信息,以實現產品交易的新型營銷活動。網絡營銷能使信息有效的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有效傳遞,同時可以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使農戶和消費者獲得切實利益。建立網絡營銷渠道可以採取以下有效措施:一是需要普及農村互聯網的應用,使農戶能夠發佈農產品信息,實施網絡交易。二是政府需要提供技術培訓,使農民掌握開展網絡營銷的技術方法,促使網絡交易的達成。

3.縮短營銷渠道,走超市化和企業化的道路

我國目前主要的農產品交易方式為通過農貿市場進行農產品銷售,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貿市場被取締是一種必然趨勢。超市相對農貿市場來說 , 人流量大,需求量也較多,利潤空間較大。同時,可以集中資源優勢,建立農產品銷售企業,農產品經收購、篩選、清洗、包裝後,統一產品名稱對外銷售,形成品牌效益。

利用媒體宣傳,打造旅遊 + 觀光 + 採摘新型銷售模式

近年來,為了緩解快速的生活節奏帶來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選擇農業觀光旅遊。這種新型的旅遊模式不僅可以讓消費者享受田園樂趣,還可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收入。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就地取材,建設週期短,建設費用小,能夠迅速產生經濟效益。同時,可以縮短農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減少運輸和銷售費用,提高農民的淨收益。開展農業觀光旅遊項目,可以藉助電視、報紙、互聯網、微信等媒體中介,宣傳推廣農業觀光旅遊項目信息,擴大影響力。

滯銷問題一直是涉農者最擔心的問題,希望本文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促進農產品的銷售。

來源:農產主十、天天價餐飲採購網、養雞網、藍獅農業品牌策劃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