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加快推進「千園之城」建設

正在一所知名大學就讀園林專業研究生的侯超,已經有近兩年時間沒有回貴陽了,前不久,終於得空回到位於白雲區華頤春天小區的家裡,附近的變化讓他有些吃驚。“泉湖公園建起來了,有山有水有寺廟,白天登山運動休閒,晚上看燈光水幕噴泉,我爸媽每天都要去公園散步鍛鍊。”侯超說。

泉湖周邊過去是個城中村,違建舊樓、小作坊汙水直排入湖、雜草叢生、湖水發黑發臭,是白雲區“髒亂差”的典型。“以前就是個渾水塘,環境也特別差,那時我們根本不會去。”侯超回憶說。

2016年6月,作為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痛點難點問題,白雲區依託貴陽市“千園之城”建設,全面啟動泉湖片區開發改造,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還湖於民、還生態於民。

完成拆遷、公園道路、景觀綠化、管理用房、排汙管網、水幕電影等各類項目20餘個,整治水域面積205畝,利用水體治理技術淨化環境、提升水質,建設環湖排汙截汙管網和生物過濾體系,綠化面積46萬平方米,整治周邊環境1萬餘平方米……從開工到全面建成開園僅用了7個月,曾經的“髒亂差”區域,搖身一變成了空山、孤山、無名山、泉湖、西普陀寺“三山一湖一寺”人文自然景觀,建有云樓禪影、百戲雲階、水舞天章、禪谷秘境等泉湖十三景的公園。

“投入肯定不少,這草坪是矮生百慕大和黑麥草組成的冷暖混播型草坪,耐踩,單價要比普通草坪高,山上的植被種類也特別豐富。”“專業人士”侯超一邊陪母親散步一邊觀察評價,隨處都能發現新亮點。

不止是植被,負責泉湖公園設計規劃的相關負責人羅傑說,在泉湖公園的打造中特別實施了水體生態恢復工程,利用中科院水體治理技術淨化提升水質,建設環湖排汙截汙管網和生物過濾系統,實現生物互利、有機物循環,打造透明的水下生態循環系統,確保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平。

種類豐富的水生植物、層層疊疊的臺地景觀、清澈透亮的水體環境……“環境就是民生,生態環境好了就會有遊人,泉湖公園從去年元旦開園到現在,已經接待遊客百萬餘人次,已成為白雲的城市新名片。”白雲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公園正在申報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通過升級完善,今後將給市民提供更好更優的生態休閒環境。

青山環碧水,綠樹繞白雲。泉湖公園只是白雲區推動大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白雲區堅守生態底線,不斷優化城市空間功能佈局,推動功能協同、品位提升、產城互動的“大數據生態城”建設,啟動泉湖片區、貴州金融城北城、貴州大數據城、都拉保稅新城、蓬萊仙界旅遊大景區等五大片區建設。

同時,白雲區全面落實開展“千園之城”建設行動,精心打造了一批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城市公園、山體公園、社區公園,以群眾獲得感為導向,為市民提供宜居宜業的生活工作環境。目前,全區新建完成各類公園共計105個,匯通花園、中航標公園、劉莊小塔山公園等“微型公園”建設正穩步推進。爽爽貴陽、美麗白雲,正以創新、開放、生態的姿態,邁向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