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烈日涼風》

《烈日涼風》

聒噪的七月,空氣像是靜止的,蒸騰的烈日似乎要榨乾土地最後一絲水分才肯罷休。田野間,瘦骨嶙峋的張老漢在小心翼翼地經營著全家人的希望——三畝棉花,黯黑彎曲的後背泛著油光,殘破的草帽也帶不來絲毫陰涼,想到今年莊稼的減產、家中的困境,老張的眼睛又渾濁了。

“老張,辦成了!”一陣欣喜而又急促的喊聲從遠處傳來,老張尋聲望去,原來是鎮裡的幹部、自己的幫扶責任人——吳為民,說話間吳為民已經跑到老張跟前。“吳老弟,真的辦成了?”吳為民明白老張此刻欣喜而又不敢相信的心情,把一張戶口頁遞過去,上面赫然蓋著鎮派出所的戶口專用章,老張掩面而泣,自己13歲的小兒子終於有戶口了。

52歲的張老漢是村裡的貧困戶,家中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孃和兩個腦癱兒子——15歲的張大、13歲的張小。13年前,媳婦兒在生下二兒子張小後遠走他鄉,再無音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原本體弱多病的老父親因不堪鄰里間閒言碎語,不久便撒手人寰。

原本就生活窘迫的家庭,相繼出生兩個腦癱兒子,張老漢似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對於這個天生羸弱的張小,張老漢起初認為成活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沒有為孩子辦理戶口。

漸漸地,母親變老、孩子長大,兩個孩子的體重都超乎同齡人,但15歲的張大卻幹不了農活,為家裡幫不上一點忙,13歲的張小更是不會走路,外出需要用三輪車拉著,一年四季穿開襠褲。家裡用項增多,張老漢的生活愈發拮据,於是村裡考慮為張老漢一家辦理低保,申請政策上的扶持。但實際操作起來,又出現了難題,因為二兒子張小是“黑戶”,無法錄入低保系統,也就無法享受低保待遇,一年3000多元的低保金雖然不多,但對於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異於救命錢,張老漢四處打聽,得知為二兒子補辦戶口,需要出具親子鑑定書,而掌握這項技術和資質的部門在省城,看著胖大不會走路的張小和自己家徒四壁的境況,張老漢幾乎絕望了……

時代新風吹遍貧苦大地,脫貧攻堅營造幸福生活。今年5月份,鎮裡為張老漢安排了幫扶責任人,也就是吳為民,實施一對一幫扶,一開始張老漢嗤之以鼻,認為又是“官老爺作秀”,對吳為民愛答不理。但隨著幾次接觸,卻發現這位“吳官兒”大不一樣,平易近人,話不多,卻辦實事。上個月,麥子減產,吳為民一邊幫著找銷路,一邊聯繫農業專家為自己作指導,平日裡捐衣贈物更是不在少數。

漸漸地,張老漢為張小辦戶口的念頭又浮上心頭,試探性地徵求吳為民的意見,吳為民二話沒說:“老張,你放心,我去想辦法。”

吳為民深知為張小辦戶口的重要性,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一方面向鎮領導申請帶張老漢父子倆去省城鑑定,解決張小外出難和“天價”路費問題,一方面聯繫當地公安、司法、衛生等部門,諮詢辦理程序、尋求政策扶持,經過四處奔波和多方協調,張小的戶口終於落實了。得知這個消息後,吳為民第一時間找到了張老漢。

吳老漢捧著戶口頁,眼裡含著熱淚,嘴裡不停地說著:“吳老弟,謝謝,謝謝……”吳為民感同身受:“老張,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因為我們是人民的公僕,以後有困難就找政府。往前縣裡還會有一些農林畜牧方面的扶貧產業,我會盡力幫你爭取的!”老張緊緊地握著吳為民的手,難以言表……

一習涼風拂過,棉花飄舞著新生的枝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