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的用藥故事:趣說紫蘇的由來

紫蘇的用藥故事:趣說紫蘇的由來

本內容為收集整理,原文並無作者信息。如若作者看到,請知會小編,小編立馬把名字加上來,如若侵權,立刪。

紫蘇的用藥故事:趣說紫蘇的由來

相傳東漢末年的一天,名醫華佗在一家酒店裡小飲,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賽吃螃蟹,吃空的蟹殼堆了一大堆。華佗上前勸他們說:吃多了會鬧肚子,還可能有生命危險。這群青年不但不聽他的勸告,反而大吃不止。

當天,這群青年和華佗都投宿在這家酒店裡。半夜裡,吃螃蟹的幾位青年大喊肚子痛,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滾。由於當時還沒有治療這種病的良藥,華佗非常著急。忽然,華佗想起一次他在採藥時,見到一隻小水獺吞吃了一條魚,肚子撐得像鼓一樣。它一會兒下水,一會兒上岸,顯得很難受。後來,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的草葉,不久便沒事了。華佗想,那種紫色的草葉能解魚毒,一定也能解蟹毒。於是他立即喚醒徒弟到郊外去採了些那種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湯給幾個青年服下。過了一會兒,幾個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青年們這才知道他就是名醫華佗,個個對他的醫術讚不絕口,並拱手稱謝。

華佗心想,這種紫色草藥還沒名字,病人吃了它確實會感到舒服。今後就叫它紫舒吧!意思是服後能使腹中舒服。因為字音相近,又屬草類,後人就把它稱作了紫蘇。《長沙藥解》記載:“蘇葉辛散之性,破寒凝,而下衝道,擴胸腹而消脹滿。”長沙一帶的老百姓,吃魚蟹時都放點紫蘇,看來是有備無患了。

紫蘇是一味辛溫解表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味芳香,葉、莖為紫色或紫綠色,具有解熱抗菌、發表散寒、理氣和營等作用,並能解魚蟹毒。《別錄》說它:“下氣,除寒中。”《藥性本草》載:“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本草正義》說:“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洩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 、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

【應用舉隅】

紫蘇的用藥故事:趣說紫蘇的由來

(1)治風寒感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證,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證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2)用於胸悶、嘔惡:紫蘇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證,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紫蘇梗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生薑以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3)解魚蟹毒:食魚蟹後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薑同用。

(4)治慢性氣管炎:取幹蘇葉與少量乾薑(10:1)製成25%蘇葉藥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10天為一療程,對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療效。藥理研究也證實,紫蘇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物,緩解支氣管痙攣,並有明顯的鎮咳與祛痰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