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者的專屬標示——藝名

從藝者的專屬標示——藝名

藝名是藝人在進行藝術活動時,由於某種原因而取的專用名字,用來表達自己的意向、專長、師承或紀念某件對自己影響重大的事情。

藝名的起源很早,據歷史記載,西漢時,平陽公主家裡有一位長袖善舞的歌伎,她花容月貌,身材纖豔,原名趙宜主。後被漢成帝發現後,就將她召人宮中,並納為皇后。

從藝者的專屬標示——藝名

成帝見她步履輕盈,舞姿優美,恰如在空中翩然飛舞的燕子,故在本名之外,又賜一別名一一趙飛燕,這可能是我國曆史上最早擁有藝名的藝人。

在古代,藝人多有藝名。元代有一位著名女雜劇演員朱簾秀,在當時很有名氣,後來她名中的“秀”字成為元代女藝人取名的一時風尚。

各種藝名的來歷不同,每個藝名幾乎都包含著一則生動的故事。清末一位知縣叫德克金,平時不拘形跡,被一位姓汪的人譏笑,說他不是做官的料,只配演戲。後來他果然丟了官,改行學戲。為了激勵自己,他便取了個“汪笑依”的藝名,並用這一藝名編戲演戲,終於自成派,譽滿上海灘。

當代人也有取藝名的現象,在戲曲、電影、電視、音樂等藝術界也常見。如話劇演員楊淑貞藝名“楊枝露”,電影演員楊蒙藝名“夏夢”,電視節目主持人黃益騰藝名“阿原”等。

取藝名有很多講究,一般說來,取藝名有以下幾種方式。承襲父輩美名。有些為社會所承認、為廣大觀眾所熟識和敬佩的演員,其藝名多為子女所襲用,以示家師真傳。如清代著名京劇演員楊月樓,曾有“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之譽。其子承父志,習父藝,借父名,取藝名“楊小樓”。

徒承師名。如紹劇演員陳金姑,因其師名為張豔秋所以她取藝名叫小豔秋。

表現聰穎早慧。如蘇州彈詞表演家劉天韻,自幼從夏蓮生學彈詞,10 歲登臺演出,取藝名為十齡童。民國時期,荊州花鼓劇演員李天保,13 歲成功地出演《站花牆》中的主角楊玉春而聞名江漢,故取藝名為十三紅。

展示演員特長。如清朝時河北梆子演員田際雲,原名瑞麟,演花旦。表演時,嗓音圓潤醇厚,行腔樸實精美,令觀眾心曠神怡,油然而生超塵脫俗之感,故取藝名“響九天”,又名“想九天”。

還有一些戲劇影視界的演員,常用自己所扮演的成名角色的名字作為藝名。如話劇演員康泰,原名劉秉璋,因在話劇《重慶二十四小時》中扮演一個叫康泰的角色而出名,後因二字發音洪亮,易叫易記,遂正式更名康泰。

由於受“正名”形式的影響,有些藝人的藝名也興字輩,且排列有序。比如,著名京劇文武老生葉春善開辦的富連成科班,都使用按字輩排列的字名,其字輩是喜、富、連、盛、世、元、韻等,就像宗族輩份一樣,每批學員按次序使用其中的同一個字,如“富”字輩的有馬富祿、譚富英等,“連”字輩的有馬連良、劉連榮等,“盛”字輩的有葉盛蘭、高盛麟等

藝術家的事業是美好的事業,他們的職業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他們的藝名也給人帶來美的愉悅。不可否認,藝名是中國人名文化苑中一朵最絢麗的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