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小技巧:谐音兴义取名法

以谐音取名,是通过姓氏或名字采用谐音字来代替,以达到整个姓名以声音表义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取名,需要取名者首先确定取名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去选择用字。这样既可以取出比较满意的名字,同时也可减少重名的概率。

利用谐音取名字,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如在明清时期,张彪字越千,后来因谐音改字“月阡”;赵翼字云松,又因谐音改字“耘松”;魏源字默深,也因谐音改字“墨生”;缪荃孙字筱珊,又因谐音改字“小山”;李叔同法号弘一,又因谐音改号“弘裔”。

起名小技巧:谐音兴义取名法

特别是文学巨匠曹雪芹,更是利用谐音取名的高手。他在《红楼梦》一书里,把这方面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称绝的是元、迎、探、惜四春取的是“原应叹息”的谐音。诸如此类的还有应怜一英莲、情种一一秦钟、逢冤一一冯渊、沾光一一詹光、不顾羞一一卜固修、不是人ーート世仁等。

以谐音取名,主要可分为姓氏谐音、名字谐音、姓名谐音和“雅化”四类。

姓氏的谐音是指姓氏谐其它字的音,而名不变。如何(河)思海、朱(珠)满庭、宋(颂)太平、姚(遥)远途、谭(谈)天地、艾(爱)农、龚(共)休戚、薛(雪)中晴等。

姓氏的谐音需要加倍留意,尤其是“吴”、“王”等姓氏。如“礼”本是一个好字,而明朝时叫“吴礼”(无礼)的官宦就有两位,即金华知县吴礼和蓼庄隐士吴礼。人们常说的一句歇后语是“水浒的军师一一无用(吴用)”,没想到两朝代之后,又多了“无礼”。

又如“王”姓是中国--大姓氏,使用得当则可大放异彩,如元代《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北宋宰相王安石,著名作家王蒙、王安忆,书法家王羲之,著名诗人王。维等,但诸如王佳、王了、王国钧等就不是很好的名字。

以下是姓氏谐音佳名举例,以供参考。

吴(无)畏、彭(鹏)飞、李(礼)貌、刘(浏)览、于(鱼)跃、魏(为)何,傅(富)源、归(瑰)玮、杭(航)天、凌(灵)光、闻(文)雅、石(识)古今、靳(近)秋河、邓(登)九峰等

名的谐音是指姓氏不变,而名诸其他字的音。如马辛(新)衣,史敬敏(民),李公朴(仆)等。

名的谐音一般只取一个字的谐音,但有时侯因为组词的需要,偶尔也可以选用两个谐音字来取名。如李源潮(援朝)、邓戈明(革命)等只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谐音,字的名字已具有了双重语义,即本义与谐音字义。

以下是名的谐音佳名举例,以供参考。

甘田(甜)、时羽(雨)、盛弋(意)、乔牧(木)、殷琴(勤)、方垣(圆)林焘(涛)、丘翎(陵)、师成(承)、冷珊(杉)、迟盾(钝)、从蓉(容)、史有征(证)、初路(露)锋、席尚(上)珍、高其歆(心)等。

姓和名的谐音是指姓和名同时谐其它字的音。一般而言,姓和名是一体不可分的,所以对姓名的谐音一定要综合起来总体考虑

如“姚培谦”这个名字,其构思本来是取“要培养谦虚好学的美德”之义,是一个很不错的名字。但细听此名,会发现“培”字与“赔”字同音,而“谦”字又与“钱”字相谐,因此听起来就极像“要赔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此名就显得相当消极。

类似的名字还有宋忠(送终)、商海(伤害)、吴法宪(无法限制)等都是欠妥的。以下是姓和名的谐音佳名举例,以供参考。

钱绍(前哨)、陈竞(沉静)、艾欣(爱心)、佟所(童心)、陶圆(桃源)、吉斯(集思)、潘锋(礬峰)、李得(立德)、达志(立大志)郝韵其(好运气)等。

雅化”谐音即是指采用谐音的办法,找一个或两个比较文雅的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名字。

原名或小名不雅而且又不愿做较大改动,一般都采用这种取名方法。如小名“阿狗”、“毛狗”、“影子”、“小兰”、“小丫”等,长大后可改为“阿苟”、“毛荷”、“英姿”、“晓兰”、“晓娅”等。最典型的就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名字,它就是从小名“平娃”演变而来的。

根据谐音所取的名字,使人体验到的远不止字符本身的含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衍生出来的意义,而且有时候后者比前者更显重要。如武岳,谐“五岳”,有巍峨峻美之感;江有为,谐“将有为”,将来必有所作为;宗臣,“宗”近“忠”,图忠良贤臣之誉;贾连城,谐“价连城”之意,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图志远大,为国效力之意。

但有时取名者只注意了名字本身的意思,却忽略了和名字同音的词或词组可能是歧义的。例如“于刚”会使人想到“鱼缸”;“侯岩”会使人想到“喉炎”;“范婉”会使人想到“饭碗”。

因此,运用雅化取名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选用合适的诸音字,不能丑化姓名,或带来消极、不雅的意义。

以前有部古装戏,里面有个糊涂县官就叫“胡来”,一听名字就知道他不是个好县官。又如水彦民,易被人理解为“水淹民”。类似的还有刘放(流放)、魏阳(喂羊),杜子达(肚子大)、吕二(驴二)、牛威(牛尾)等,此类不堪入耳之名,应当避之。

以上这些名字,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当时取名欠妥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出身低微,随意拣一字而名之;一是古时人迷信,取名必须符合生辰八字,顾不上什么读音。再就是封建时代文人死读书,做学问断章取义,不顾姓氏,单顾取名吉祥,即使名字不雅,因为名字乃父母所赐,改则不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也注重自己的名字了。因此,取名时一定要反复推敲,严格把关,杜绝产生类似的负面效果。

第二,要掌擢谐音兴义的规律。就是说在取名时,要明白什么情况下采用本义,什么情况下采用谐音转化语义。

一个字的谐音转化意义往往不止一个,那么,区分和选择的关键是进行语境的分析,即弄清语言环境,疏理词语之间的关系。

比如向仲华这个名字,前面的姓氏向表示心理动向,后面华字表示国家和民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仲字显然是中字的替身,所用的就是谐音转化法,向仲华就是颗赤心永向中华。

同样的道理,董民声这个姓名中的“董”字,也取谐音“懂”字的语义

另外,一个姓名中的字一般有几种诸音转化意义,也已成习惯,大家都能够普遍接受。如一些姓氏的诸音常常是:薛(雪、学)、谭(谈、潭)、潘(盼、攀)、辛(心、新)、赵(兆、照)、杨(扬、羊)、宋(送、颂)、刘(流、留)、何(河、和)、钟(中、众)等。

谐音取名的优点在于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使人感觉含蓄,不落俗套。像高健(高见)、程刚(成钢)等,取名都是很成功的。

谐音取名,可以使姓名如花枝探月,相映生辉。这样的名字不但扩大了姓与名之间的语义范围,而且增强了姓名的趣味性和含蓄性、耐读性。如今,谐音取名法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